首页>其他文书合同>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集锦11篇)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集锦11篇)

时间:2022-12-15 17:40:07 其他文书合同 我要投稿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多的人会把自己的生活状态贴到网络上。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1篇

[教学内容]星期日的安排(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准备]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3/8+1/2 5/6—3/4 11/12—1/6

问: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星期日的安排。

二、探索新知

1、展开“星期日的安排”调查活动。通过对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讨论出算式。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3、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先计算两个部分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4、做“试一试”题目。

5、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第1、2、3题。

第1题,请学生独自完成计算。

第2题,先作草图,再进行解答。

第3题,先填表,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建议作草图来帮助理解本题目。

2、课后完成“练一练”的第4~7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写出万以内的数.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细心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数位顺序表、计数器、小黑板、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从右边起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学生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数位顺序表)

2.教师读数,学生在反馈卡上写下来,然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写的?

五百零八七百六十三八百四百五十

3.填空.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它是()位数.

(2)一个数是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通过练习使学生知道四位数都是几千的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的知识里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读写法、四位数的读法,今天我们学习四位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四位数的写法.

2.教学四位数的写法.(例8)

(1)教学1342的写法.

①师生一起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上3个珠子,十位上拨上4个珠子,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

a.提问:这个数是多少?怎样写这个数.

b.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子.

提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我们写342时,是从哪位写起的,每一位上的数是怎样写的?那么这个四位数又该怎样写呢?自己试试看.

学生在自己的数位顺序中写出这个数,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说出:写三位数342时,从高位(百位)写起,哪位有几个珠子就对着那位写几,所以千位上有一个珠子就对着手位写1,百位上有3个珠子就对着百位写3,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有2个珠子就对着个位写2,这个数写下来就是1342.(教师板书:1342)

c.“1342”这个数写的对吗?指名读“1342”,其他同学看看“一千三百四十二”检查一下是否和例题相符.使学生知道,为了检查一个数写的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把写好的数读一读,看一看它的位数和每一位上的数是否和原题相符.

②反馈练习: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四百六十九,学生在反馈卡上写出这个数,举给老师看,教师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写的?

(2)教学3069的写法.

如果把百位上的珠子拨去,这个数就变成了多少?(板书:三千零六十九)

a.提问:这个数是几位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高位在哪位?从哪一位写起?百位有什么特点?怎么办呢?

b.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写好这个数.(教师板书:3069)

引导学生说出:写这个数也是从高位写起,哪位是儿就对着哪位写几;百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百位上写0.

c.检验一下这个数是否写的正确.

(3)教学五千零一、二千七百、一万的写法.

教师讲述:百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百位上写0,那么十位或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在计数器上拨出后面的几个数并写出来,注意边写边想,你是怎样写的?(教师板书:五千零一、二千七百、一万)

①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试着在数位顺序表中写出这些数,教师巡回指导.

②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一万”的写法.

使学生认识到一万是由一个万组成的,所以只在万位上写1,其他数位上写0.使学生明确不管哪位上一个也没有,都要在那一位上写0.

(4)小结:我们学习了例8,下面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写四位数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写四位数要从千位写起,哪一位是儿就在那位上写几,即:几个干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面就在百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总结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

(1)总结法则第一条:

①我们知道,两位数的最高位在十位,写两位数时,我们从十位写起;三位数的最高位在百位,写三位数时,我们从百位写起;那么四位数、五位数呢?二、三、四位数都是万以内的数,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写万以内的数时应从哪位写起?按怎样的顺序写呢?

②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写万以内的数时,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第一条法则.

(2)总结第二条法则:

①教师指一千三百四十二,同学们观察,这个数有一千,那么我们就在千位上写1,如果是三千、五千、二千,千位上的数是怎样写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几乎就在千位上写几.

②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那么百位、十位外位上的数又该怎样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几乎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第二条法则.

(3)总结第三条法则:

提问:如果遇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该怎样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教师贴出第三条法则.

(4)指定学生完整地概括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

(5)反馈练习:

①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然后再写出这些数.

四千八百零六八千零七五千零一十九千九百

一人板演,全班齐练,并指名同学说说是怎样写的

②下面各数写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九千五百二十八写作:9528_____________

七千零五写作:705______________

三千零二十写作:3002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同学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4.看书质疑.

三、全棵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那么,谁来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是什么呢?

使学生明确写万以内数的关键是熟记数位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

随堂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看谁选得都对.

三千四百零六_____________(340630463460)

五千四百_____________(5400504050045404)

一千零二十_____________(100212001021020)

七百零三_____________(7003703730)

2.写出下面各数,再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1)养鸡场一天收蛋二千五百四十个.

(2)文化馆展览图片一千零五十八张.

(3)一个果园有果树四千五百三十棵.

学生独立练习,同桌互相订正,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不要丢掉单位.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3篇

教学内容:

小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通过观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二)会计算分母不超过10、结果不需要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原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难点: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谁来说给我们听听?

生:…。

师:猪八戒为这事可后悔了。一天它又找到了一个西瓜。这次它变聪明了,请看,(展示)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几块?

生:……

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课件演示)

师: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数?

生:……

师:这些分数里有几个1/8呢?

生……(师依次出示几个分数卡片)

二、教学例1、2、3

1、分西瓜

师:大家猜猜猪八戒是怎样分西瓜的?

生:……

师(出示猪的分法)看看,多贪心的猪八戒啊。师父吃西瓜的1/8,大师哥吃西瓜的1/8,沙师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却吃了西瓜的4/8了。

2、发现问题

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师:请小组长拿出纸和笔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3、解决问题

师:告诉大家你们提出的问题。(师根据学生的说明贴出相应的图片)

师:谁能列出算式?

4、计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分数的简单计算)

A、加法

师:猜猜1/8加1/8等于多少?

生:……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B、减法

师:4/8减1/8又等于多少呢?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C、1减一个分数

师:黎老师提个问题,猪八戒吃了一块西瓜后,还剩下多少?

生:、……

师:想想怎样计算?

生:……

师小结:1减去几分之几,先把1写成与它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用两个分数相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计算:(并说明你是怎样想的)

3、判断:(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错的画×)

3/8—2/8=1/8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原来这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自然数一样进行加减,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时候才可以直接相加减。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3、4、5、6、7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与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第16题。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第17题。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事先准备一个小镜子夹在一本书里,然后说:“老师的书里夹了几张伟人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学不能够说出来。”

问:你看到了什么?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你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学习新课

1、引导谈话:

镜子能做什么?镜子里的图象和实际中的图象有什么关系?镜子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老师演示:把镜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3、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观察图3,你发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么?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做哪些事情?

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正确地进行判断:镜子中的图象和实际的图象是相反的,并是对称的。

1、第2题:

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称图形的适当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图的全部。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二)拓展练习:

从镜子里反射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实践操作: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表的时刻:5时整。镜子中的时刻是7时整。

再让学生观察一些这样的时刻,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全课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班里展览。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观察、发现、归纳等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与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的运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

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下面的速度

80千米/时45米/分96千米/秒140千米/时2.学生交流(做一做):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绕一圈大约用()分钟,你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速度=路程÷时间)

3.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跑得快(二)”。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对速度单位的读和写这个难点也进一步进行复习巩固)

(二)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媒体:

(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

(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时间?

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口述数量关系及算式。

C、小结: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2.填表P11:

路程

376千米

476米

时间

9秒

2小时

12分

速度

340米/秒

8米/秒

60米/分

(1)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注意单位)你是怎样算的?(通过填表练习使学生巩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际运用

1.填表:

速度

时间

路程

骑自行车

9分

1080米

驾驶摩托车

50米/秒

500米

人行走

67米/分

1小时

2.应用

(1)甲船4小时行驶80千米,乙船6小时行驶96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3)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8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例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99×11-900585÷9+15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52+12×4110-11÷79

3、对比、发现

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

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7页第2题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9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向”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进行操作演示。回顾操作过程,出示完整示意图。

(2)解决实际问题。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后,两个杯子的果汁总量有没有变化?一共还是多少毫升?那么现在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知道了现在每个杯子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子中的`果汁数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3)汇报方法。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看来“再倒回去”是个好办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原来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什么优点?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例2。

(1)理解题意,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意思更清楚的表达出来?

(2)解决问题。

指出:可以按题意摘录条件进行。出示示意图。你能根据示意图说说题目的大意吗?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你能仿照示意图的样四,表示出“倒过来推想”的过程吗?尝试画倒推的示意图。展示作业。根据示意图写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结果。你能列式解答吗?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才能知道我们推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呢?怎样验算?

(3)归纳。

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3、完成练一练。

理解题意。尝试将题目中的条件,展示学生作业。你是怎样想的?你打算用什么样的策略角度解决这个问题?“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换种手法表示这样的意思吗?回列式解答吗?说说推想的过程。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你能通过列表的方法题目中的信息吗?你会列式解答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题。

你能画图题目中各个条件的示意图吗?学生根据示意图列式解答。交流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练习十六第3~8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感受所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

用什么策略?板书课题:用“逆推法”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你能把题中的条件进行吗?可以运用什么策略解决呢?你能在图中标出其他几个景点和大门的位置吗?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思路。

2、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方法,你是怎样解决的?应该怎样倒过来想呢?

3、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方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检验所填的数据是否正确?

4、完成第6题。读题,理解题意。下午6时的气温是18℃,根据比中午下降了7℃,你能推算出中午12时的气温吗?你是怎样推算上午8时是多少℃的?

5、完成第7题。理解每幅图中显示的相等关系:5个桃子的重量=2个梨子的重量3个梨子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1个菠萝重600克小组中交流思路。说说是怎样想的?

6、完成第8题。你能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吗?根据的条件列式解答。应该怎样倒过来推想呢?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时,都可以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第9、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所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实际应用价值。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逆推法”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9题。

理解对帐单每一栏的含义。4月份的结单余额和上月比,是多了还是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可以算出张阿姨信用卡3月份的结单余额是多少元?小组讨论方法。汇报交流想法。

2、完成练习十六第10题。

要知道这四张牌原来是怎么放的,可以运用什么样的策略?(逆推法)根据第四幅图,你能知道第三幅图中的牌是什么顺序吗?(10、9、7、8)原来的牌是什么顺序呢?(7、9、10、8)分组活动:拿出四张牌,任意交换两次位置,再翻开看结果,猜猜原来四张牌是怎样放的。小组活动。

3、完成思考题。

理解题意及关键词的意思。“遇店加1倍”,遇到店将加成壶中酒的2倍。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吗?原有?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喝完)逆推为:0→1斗→0.5斗→1.5斗→0.75斗→1.75斗→1.75斗→0.875斗

三、课堂

你觉得“逆推法”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什么作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10篇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每人都带来了计算器,各种品牌的计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比较复杂,而这一个比较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区、加减乘除符号区和开关键、归零键这些基本的按键,其它按键以后再学习。今天我就想请你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你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2、比赛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

出示

第一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身边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来算算身边的什么呢?

课前以同桌四人为一组,调查了一些数据。现在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最想算什么。(汇报)

四人一组,用计算器来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数据吧!

问: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计算的情况?

一人说题目,一人汇报,一人补充。

4、发展性练习

棋盘题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看着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个惊人的数字了。这里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说故事: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小伙子在一次战役中,拯救了整个国家,于是国王把他召进宫,要对他行赏。国王说:“小伙子,你要什么?是金银财宝还是凌罗绸缎?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小伙子什么都没说,只是叫人拿来一些米和一个象棋的棋盘。他在棋盘的第一格摆了一粒米,在棋盘的第二格摆了2粒米,在第三格摆了4粒米,第四格摆了8粒米。他说:“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满整个棋盘的米就送给我吧。”国王哈哈大笑着说:“你就只是要些米而已?”于是,国王请来了几个大臣,算算一共该给小伙子多少米。可是大臣们都算不个结果来,于是国王又请来了全国的数学家一起算,算了三天三夜也没算出个结果来。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伙子摆米有什么规律吗?(揭示规律)那么第五格的米该怎样计算?第六格呢?第七格呢?第72格呢?

这么多2连乘,难怪他们算不出了。现在,我们有了计算器,让我们一起来帮国王算算吧。

为什么你们都停止计算了?(计算器内的位数不够了)看来,我们手中的小型计算器还是有局限性的,也许还有待你们去开发呢,其实有没有办法算啊?(大型计算器,电脑)

老师已经在电脑内算出第72格应放多少粒米了。(出示数据:2361183241434822606848)这是个22位数,这个数据几乎是全世界几年的粮食总产量。把这些米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约3亿圈。仅仅第72格就这么多米了,更不用说摆满整个棋盘有多少米了,你说,国王给得起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87654321

想一想: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键入99999999-)

师: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地,学生大多数来自工薪阶层的家庭。学校从20xx年就加入到“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课改实验中。课改年级成立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课题实验小组,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验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对小数的意义、特征有所了解,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二)新课

1.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4页)

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②有的可能说:“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③有的可能说:“整数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 (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②也有的学生说:“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③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3.活动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4页的第1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师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案(集锦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