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书合同>西湖教学设计(热门14篇)

西湖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时间:2022-12-20 21:30:26 其他文书合同 我要投稿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运用教学设计来进行辅助,通过对教学设计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西湖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西湖教学设计 第1篇

1以下属于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是()。1.0 分

A、主次分明

B、自成系统

C、疏水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将武当山天柱峰上的道宫命名为““大岳太和宫”的古代帝王是()。1.0 分

A、明仁宗朱高炽

B、建文帝朱允炆

C、明太祖朱元璋

D、明成祖朱棣

我的答案:D

3园林设计是()的集合。1.0 分

A、地形

B、景

C、道路

D、植物

我的答案:B

4扬仁风扇面亭处所栽种的植物是()。1.0 分

A、悬铃木

B、银杏树

C、柳树

D、油松

我的答案:D

5以下作品中,属于范曾先生作品的是()。1.0 分

A、《五牛图》

B、《墨虾》

C、《漓江胜境图》

D、《战栗于恶魔之前》

我的答案:A

6唐纳花园位于美国的哪个州?()1.0 分

A、德克萨斯州

B、佛罗里达州

C、加利福尼亚州

D、俄勒冈州

我的答案:C

8颐和园的前身是()。1.0 分

A、清漪园

B、畅春园

C、静宜园

D、煦园

我的答案:A

9以下不属于文化宣传类园林建筑的是()。1.0 分

A、展览馆

C、溜冰场

D、阅览室

我的答案:C

10关于古代桥梁建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装饰功能

B、在园林中有沟通园路和组景的功能

C、多为十八孔桥

D、廊桥可以为游人蔽日挡雨

我的答案:C

11城市公园系统的小路设计,最窄不应低于()米。1.0 分

A、1

B、1.5

C、2

D、2.5

我的答案:B

12建章宫是以下哪个朝代建造的宫苑?()1.0 分

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我的答案:B

13花卉的最佳观赏范围是()。1.0 分

A、距花卉四米以内

B、距花卉五米以内

C、距花卉六米以内

D、距花卉七米以内

我的答案:A

14以下植物中,不在春季开花的是()。1.0 分

A、丁香

B、连翘

C、木芙蓉

D、榆叶梅

我的答案:C

15关于园林中的水系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要体现出活水的感觉

B、水体要有大小

C、只有皇家园林允许造湖

D、水跟岛的结合应该和谐自然

我的答案:C

16中国园林可分为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和()三大类。1.0 分

A、西安皇家园林

B、岭南私家园林

C、西南园林

我的答案:B

17被称为“算圣”的古代数学家是()。1.0 分

A、祖冲之

B、刘徽

C、刘洪

D、郭守敬

我的答案:C

18莫愁湖位于以下哪个城市?()1.0 分

A、昆明

B、扬州

C、南宁

D、南京

我的答案:D

19关于欧洲园林的描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以凡尔赛宫为主要代表

B、驳岸多为直线

C、常以山石代替雕塑

D、园中植物必须修剪得当

我的答案:C

20

关于凡尔赛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世界五大宫殿之一

B、位于法国

C、规则式的中轴对称园林

D、朝向是坐东朝西

我的答案:D

21浣云沼与以下哪处景色构成了峰池之景?()1.0 分

A、瑞云峰

B、冠云峰

C、岫云峰

D、祥云峰

我的答案:B

22园林设计规范不包括以下哪点?()1.0 分

A、经济

B、安全

C、美观

D、开阔

我的答案:D

23大同的四大文化不包括以下哪一项?()1.0 分

A、军旅文化

B、佛国文化

C、丝绸文化

D、矿业文化

我的答案:D

24下列植物中,适合种植在殿春簃中的是()。1.0 分

A、腊梅

B、迎春

C、芙蓉花

D、牡丹

我的答案:D

25以下不属于“西湖三岛”的是()。1.0 分

A、三潭印月

B、湖心岛

C、梅峰岛

D、阮公墩

我的答案:C

26西湖三岛不包括以下哪项?()。1.0 分

A、湖心亭

B、三潭印月

C、陶然亭

D、阮公墩

我的答案:C

27中国的第一个佛寺位于以下哪座城市?()1.0 分

A、开封

B、扬州

C、洛阳

D、西安

我的答案:C

28以下建筑中,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是()。1.0 分

A、东直门

B、颐和园

C、天安门

D、圆明园

我的答案:C

29关于扬仁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属于私家园林

B、表现了园主人的“渔隐”思想

C、为太子读书学习的场所

D、位于乐寿堂西侧

我的答案:D

30园林中园路的作用不包括()。1.0 分

A、引导游览

B、组织交通

C、构成景色

D、安全防护

我的答案:D

31苏州最大的园林是()。1.0 分

A、留园

B、狮子林

C、拙政园

D、耦园

我的答案:C

32一名合格的园林设计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1.0 分

A、熟知植物的特性

B、调查研究的能力

C、绘画功力

D、以上都需要

我的答案:D

33唐学山教授为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设计的庭院的名称是()。1.0 分

A、墨园

B、量子园

C、宇称图腾园

D、守恒园

我的答案:C

38要达到自然美跟人工美的统一,造园家在造园时需要遵照以下哪个法则?()

A、依山傍水

B、坐北朝南

C、移花接木

D、因地制宜

我的答案:D

39大同御河园的“汉马止步”一景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1.0 分

A、火烧赤壁

B、草船借箭

C、昭君出塞

D、貂蝉拜月

我的答案:C

40沈阳白塔公园中的白塔建于以下哪个朝代?()1.0 分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我的答案:D

42十笏园位于以下哪个省?()1.0 分

A、浙江

B、山东

C、江苏

D、广东

我的答案:B

43紫薇花的花期在以下哪个季节?()1.0 分

A、春季

B、夏季 1.0 分

篇三:西湖LOGO设计

世界遗产西湖LOGO征集令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西湖迫切需要一个具有世界遗产元素和西湖元素融合的,并且是醒目、有创意、有深刻内涵的LOGO。

作为世界西湖全新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西湖LOGO的征集,将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多项别具一格的子活动,面向全球设计者,全程采取全民大“PK”的形式,产生10个入围作品,由全民投票和专家评选,最终选出能够代表世界西湖的全新作品,并广泛应用于涉及西湖各类活动、各类宣传、各个景点,使您的创意在世界西湖无处不在。

次西湖LOGO征集活动将为期一个多月,从11月20日起,到2011年12月底止,全程包含。全程包含三个主要阶段,即发布征集阶段(11月下旬,号召全球参与)、十大Logo入围海选阶段(12月中旬,号召全社会海选)、专家评定阶段(12月下旬,征集结果出炉)。各个阶段都有一些活动穿插进行,11月23日组委会将在湖滨竖起巨幕“天书墙”,邀请中国美院设计高手和过往的中外游客一起开展“现场头脑风暴”,让大家拿起画笔进行现场创作;11月下旬,组委会将邀请全程参与西湖申遗过程、并在法国巴黎现场见证历史时刻的西湖遗产专家,在西湖博物馆举办“遗产和创意”经典讲座;12月上旬,组委会还将在南宋官窑博物馆推出亲子陶艺创作活动,邀请小画家们进行西湖LOGO现场创意,从孩子们的视角诠释新西湖。

世界遗产丽江LOGO、芬兰瓦尔肯群岛LOGO、英国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LOGO

西湖教学设计 第2篇

一、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是本单元写景文章中最具特色的一篇。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还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

(二)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奠基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前,首先利用课件展示西湖的迷人风光,让学生随着展示,进入西湖美丽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领略自然创造的奇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乘势导入新课。(西湖的山美水也美,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去亲眼看看。)

此设计意在以西湖优美的画面,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让学生陶醉,激发他们对西湖美景深深的向往之情。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以教师优美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读。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整合文中信息。通过一遍一遍地通读,整体地记,整体地感知,西湖群景也就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

(三)再读生疑,梳理问题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问。待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行梳理主要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述问题)以待研究解决。

这一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活动中,掌握主动权,也就是优化了学习目标指向,能极大地激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四)精读思考,解决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引导学生朗读交流,通过读中感悟赏析语言文字。

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读课文,小组讨论: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绿”、“青”、“浓”、“淡”“白鸥”等词语体会多彩秀美的画面,体会“山峦”的“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给人的美妙意境。通过对“银镜”、“飞掠”、“一闪一闪”等词语的品读,感受西湖有动有静的美妙画卷。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学习的方法。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启发学生运用赏、议、品、读的方法,来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通过抓住“绿色镶边”、“葱绿”、“掩映”、“晃动”、“华灯倒映”等词语的理解,来品味西湖“仙境一般”的旖旎风光和月下西湖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象。

(五)评读促悟,提高能力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在读中感悟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然后指名读,引导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评析这位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为什么,还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评析的同学朗读,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这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评析教师和学生的朗读情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六)真情流露潇洒导游

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可以及时引导:(西湖这样美丽,可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去西湖游览过,你能给他当小导游,介绍一下西湖的一个景点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方面进行介绍(可以介绍远眺西湖,也可以介绍近赏西湖或月下西湖)。教师可允许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搭配组成几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以图片或课文为依据,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讲解或提问)进行介绍,带着“游客”游览。全班汇报时,各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作介绍,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评出“最佳小导游”。

这一环节,把读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情感得到了升华,既是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检测过程。允许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读、说、练,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注:此处对教者的课堂组织能力是个巨大的挑战)

(七)小结谈话拓展延伸

(西湖的美丽,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古人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诗句来赞美西湖。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西湖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

1、布置学生收集西湖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描写西湖的古诗等,拓展相关知识。

2、动脑筋思考:为西湖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能力、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协作的氛围中主动建构知识,实现学生学习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去,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书本之外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西湖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在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西湖美景,陶冶审美情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文章言之有序、合理想象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语句背诵。

3、初步体会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能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与形象,并借助情境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卡、学生游览过的景点图片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课堂预热,博闻广记,形成期待

1、组织学生进行对诗游戏,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选取学生熟悉的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2、接下来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西湖,请同学们听诗意,诵诗句。

(1)师描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大意,同步出示诗句,学生诵读整首诗。

(2)师描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大意,同步出示诗句,学生诵读整首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博闻广记”是我们班每节语文课必备的环节,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选取的内容也会有相应变化,有时是古诗,有时是成语,有时是歇后语,等等。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由课外阅读引入课内阅读,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期待,从身心两个方面都做好上课的准备。】

二、交流预习,主动识写,正确朗读

1、看课文,听教师范读,留意预习时认为难读的字、词、句是否读正确了。

2、组织学生结合自主预习卡交流(预习卡及相关要求如下)。

(1)出示生词(生字加点),组织学生交流容易误读的字音。随机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本课最易误读的“幅”“堤”。

(2)组织学生交流生字中以前认识的熟字,并用一用。

(3)组织学生交流原先不理解,预习后理解其意的词语,教师随机重点指导以下词语:

镶嵌——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几幅图片(宝石戒指、西湖全景、无框画),让学生选择何为“镶嵌”及理由。结合西湖全景图,朗读文中“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并结合图片理解文中第3自然段提及的“镶边”一词。

宛如——学生汇报“犹如”“仿佛”“宛如”其中之一,即引导学生说说其近义词(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文外的)。

(4)组织学生交流生字书写注意点,当堂完成生字描红。

3、组织学生交流“朗读加油站”一栏中所选取的难读长句,随机重点指导以下长句:

(1)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标点的停顿,并迁移练习,让学生读好文:“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

(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重点指导学生注意长句中的适当停顿。)

4、四人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正确。

【设计意图:预习能力是学生学习力的重要组成,教师布置预习并不代表就能落实预习,唯有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预习交流,才能实现对预习能力的有效指引,从而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发展。】

三、感受西湖,品味《西湖》,会意得言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西湖”这一举世闻名的风景点有了哪些了解。(预设以下几种可能性,教师结合学生汇报随机安排教学顺序。)

预设一: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没有具体介绍西湖如何美丽,像这样总体介绍的文字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一起读一读吧。

预设二:学生汇报第2、3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补充,随机板书2、3自然段中提到的景物及其方位。

(2)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起来说一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3)多媒体出示西湖地图及相关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连起来说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4)小结:阅读写景的文章,我们一定要读懂“在哪儿?有什么?”(随即板书),同样,如果同学们要向别人介绍一处景色也要说清——在哪儿?有什么?

预设三:学生汇报第4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板书“月光下”。

(2)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介绍西湖的顺序。

(3)让学生说说除了时间,你还发现什么顺序,随机追问从何处看出。(由远及近、由边缘到中间等。)

(4)正因为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西湖,所以即便没有到过西湖,我们也能对西湖的景色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要引领学生去发现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既“会意”又“得言”,才能提升语文素养。】

2、在学生整体感知西湖景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西湖的印象,并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带给自己如此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3、组织学生汇报体现西湖之“美”的语句,顺学而导,随机出示文中四个比喻句(如下),图文对照,指导朗读。

句一: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句二: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句三: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西湖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口头造句。

3、学习归纳自然段段意。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教学准备:

1、课件设计。

2、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西湖有关的资料、图片,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集和处理资料。【教师事先要了解,精选学生的图片,可以事先存入电脑,也可以用u盘当堂展示。不管用何种方法,一定要帮助学生精选图片,图片不是越多越好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湖

1、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陈老师一起,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出示课题,齐读)

2、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赏,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看,远处就是西湖!(幻灯片播放一组西湖的图片,定格在课文插图:西湖全景图。)

3、眼前的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

二、感受西湖

1、同学们说的真精彩,其他同学听的也很认真,我知道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走进西湖去欣赏一番。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开到32页,再去回顾一下课文。

2、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借助评价手册做了充分的预习,陈老师就来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效。

3、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每自然段读完,出示本段生字词,指名生读,齐读字词。

三、感受西湖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置身西湖,我们的眼里有山,有水,有景。一切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生读。

2、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生交流。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指导理解“素有”、体会“天堂”。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指导理解“明珠”。

3、请同学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西湖这颗镶嵌在人间天堂里的明珠的魅力展现出来吧!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西湖这颗明珠,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

1、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寻找答案。(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生交流。

(1)(板书:山峦)你觉得这山怎样?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a、山多:从哪儿看出多?

△理解“层层叠叠”。指名读。【评价朗读: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山很多,是层层叠叠的,你读出了那种感觉……

△理解“连绵起伏”。指名读一读“连绵起伏……”,师做手势帮助理解“连绵起伏”。【评价朗读:山峦通常既不高,也不陡,这连绵起伏的山峦,颜色也很有层次

b、山的颜色不同: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评价朗读:你读出了不同颜色的美

△看图引说:这山绿,那山青,一山浓,一山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c、请你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自己读,指名生读,齐读。【评价朗读: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2)你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水)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觉得西湖的水美在哪里?

△平静:怎么看出很平静的?(课文把它比作银镜,说明它很平静)

师:是的,镜子是很平的。把湖面比作镜子,就等于告诉我们,作者当时看到的湖面是风平浪静的。谁愿来读这句话?(指读1人)

师:有人知道“硕大”的意思吗?(让学生说,学生不会则由老师说)

师:说到“硕大的银镜”,你能想象出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吗?(生说。很大、闪闪发光。)

师:真是太漂亮了。谁能读出它的大,读出它的美?(生读。关键是让学生读好“硕大的银镜”

师:这句中的“犹如”可以换成什么?(好像,仿佛)你能试着用“犹如”来说个句子吗?(说话训练)

出示:西湖岸边随风飘拂的柳丝,犹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

你可以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来填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补充句子。

b、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生趣了。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读好这两句。自由试读,指名读,齐读。

(3)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那两层意思?远处的山(或环绕西湖的山)很美;西湖的湖面(或西湖的水)很美。合在一起该怎么说?这一段主要写(环绕西湖的')远山和湖面都很美。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今后学习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锻炼一项新本领——能用比较简洁的话来说自然段的意思,掌握了这项本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这一自然段看起来挺长,其实是抓住两点来写的,一是山,一是水。

2、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3、面对如此美丽的远山和美景,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西子湖。人们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宋代诗人苏轼就曾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漂亮的人怎么打扮都是美的。西湖之美,使人赏心悦目。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作为著名的风景名胜,西湖与我们南京的玄武湖一样有众多的景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景点,然后在地图上找出来。(电脑出示地图)

2、交流课文写到的景点,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地图上指出来。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口头填空):这一自然段首先写了围绕着西湖的一圈绿色镶边,接着写了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又写了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最后写了湖心的三个小岛。

3、把你喜欢的景点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呢?(电脑出示第三自然段,但其形式与课文不一样,它把各个景点都作为一段出示,而且可以去掉最后一句写总体感受的部分。每个景点最好做成“热点”,以便于在随机汇报时随机点出)

4、随机汇报,随机点出,随机朗读。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出示句子和图片)指名生读,说说喜欢它的理由,指导读好句子。

小结:如果我们把美丽的西湖比作漂亮的裙子,那它就是绿色的裙边;如果我们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一幅画,那它就是活生生的画框,真是够神奇的。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葱绿”——孤山上树木繁茂,满眼青翠,颜色很美。)

小结:葱绿的孤山静静地处在碧水之间,它虽不险峻,却格外秀美典雅。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它的美吗?指名读。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这里的白堤和苏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轼两位诗人。(板书:湖堤)

我们都见过随风轻轻飘动的红旗,轻轻柔柔的(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课文说“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那该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啊。请同学们一边想象着画面,一面读一读这句话。

【评价朗读:建议让学生朗读,分层次评价,如第一次提示为“似青绸绿带的长堤漂浮在波动的水面上,有着一种动态的美”,第二次提示“轻柔(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或用手摸摸学生的小脸),就像妈妈轻轻抚摸你的脸的那样一种感觉,那是很美好的,要读出这种感觉”。这里的关键是“轻柔地漂浮”要读慢些、读轻些。学生读不好,教师要范读,然后让每个学生自读体会,再指名读,最后齐读。“轻柔”的漂浮又是怎样的感觉呢?没有对“轻柔”之义的提示,学生可能读不好。故由教师提示词义。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板书:小岛)

仙境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朗读体会。

小结:小岛在树木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十分迷人。

5、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绸绿带的湖堤,树木掩映下的小岛,仿佛仙境一般。看了之后我们感到十分舒畅,真是“心旷神怡”啊!请你来读一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一边想象西湖的美景,一边用舒畅的心情朗读。

6、谁能像第二自然段那样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西湖的各个景点都很美。

△学生罗列景点“主要讲了湖的四周、孤山、苏堤白堤、湖心小岛很美”时,首先要肯定其正确,然后指导:可以抓住你认为最重要的两个景点,其它的用一个“等”来代替就可以了,如“主要讲了湖的四周、孤山等景点很美”。谁会像老师这样来概括。(学生尝试概括)指名生回答。

7、你还知道哪些景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介绍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点。指名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可配图片。老师这里还有班上其他同学收集的许多关于西湖的资料,课后我们再去交流。

7、西湖各个景点的风光如此旖旎,难怪作者说: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出示第三段最后一句话)齐读。

8、这是作者欣赏了西湖美景后的感受,那么你欣赏后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

9、让我们再一次齐声朗读第三段,把美丽的西湖深深地映入我们的脑海。

10、白天的西湖美景使中外宾客目不暇接,而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游赏月下的西湖!

四、印象西湖: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的画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板书设计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近赏)

西湖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导入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 览西湖美景。

生齐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1、如果你们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2、班里有谁去过西湖?请来大家介绍介绍!(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四)、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 硕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第二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表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奖励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非常认真投入,欣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 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写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能体会作者以动静结合的勾勒渲染,使西湖美景跃然纸上,让读者感觉到:在盈盈湖水中,远山隐隐约约,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仿佛仙境一般。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这种自由、开放、多种形式的表达,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长。没有整个课堂的开放,就不会出现这种活力四射,个性充分张扬的教学效果。

西湖教学设计 第6篇

设计构思

西湖除了景美,其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显其无尽魅力。一个个神话,一篇篇诗文,一曲曲悠扬的乐声在西子湖畔回旋飘荡着,难怪诗人张岱由衷感叹“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

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湖秀丽的景色,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在课件制作中可配上相关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借助鲜活的画面帮助学生领略本课语言文字的清新、流畅。课件以网页形式呈现,体现了良好的交互性。学生可根据老师提出的各种要求,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博客回复发表出来。课件的设计,在围绕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挖掘,使之成为一个关于西湖的综合性学习网站。

课前准备

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搜集、整理、筛选有关西湖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频和视频。建构网页框架,确立网页栏目,选定网页色调,用Frontpage制作一个网络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基本演示

《西湖》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尝试上了一堂网络课。

一、录像导入,引导入境。

播放一段西湖的录像。教师配以优美的语言:西湖三面青山,宛如镜框,一泓碧水恰似明镜。亭、台、楼、阁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幅秀美多姿的画卷。

二、初读课文,正确读词

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再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读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学生可借助于每小节后的小花所连接的词语FLASH,扫除朗读障碍。

三、再读课文,媒体解难

请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读时,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看看相关的连接;读不好的句子,点点小喇叭,听听电脑中的朗读。

四、质疑问难,学习文首。

播放悠扬的琴声,让学生借着《春江花月夜》这首优美的曲子朗读课文第一小节,并鼓励学生读后质疑。

五、感情朗读,理清脉络。

西湖这颗明珠一景一物,无不突显出它独特的美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景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出它的美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了文中的美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配上音乐选上一景来读一读。

六、学习生字,体现自主。

请学生点击生字FLASH,自主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了解生字的书写笔顺,并想想用什么方法记忆生字。

七、结束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本课之前,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西湖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自己浏览网站,去领略西湖的美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课特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网络教学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本课,我尝试利用网络使第一课时也出彩。

一、新课导入——教学伊始的第一个高潮

课伊始,利用一段西湖的录像导入,让学生从录像中,亲自体验西湖的美,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轻声地赞叹着,浑然一个旅游者的角色。录像的介入渲染了气氛,使学生对所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较快地进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铺垫。

二、读通课文——不经意间所蕴涵的兴趣

学生要读通顺课文,首先要读准读好生字组成的词语。当学生知道点击每小节的后面的小花里藏着难读的词语时,都想试上一试,朗读词语的兴趣浓厚。而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或一些常识性的词语,我在文中做了许多的连接,有图片的,有视频的,也有网页形式结合图片、文字的。这些视频和画面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表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当他们碰到学习障碍时,就能点点相关连接帮助扫除障碍,理解词语。

三、自主学字——无形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字词教学中,我设计制作的一些FLASH动画,将传统教学手段中相对枯燥的读音、笔顺、记忆等环节通过动画、声音、小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学生在自主地选择生字FLASH进行学习。自学时,他们通过操作知道了生字的笔顺、读音、组词等,并能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交流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网络,通过眼、耳、手、脑多中感官自主地学习,让学习生字也“活”了起来。

西湖教学设计 第7篇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导入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览西湖美景。

生齐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1、如果你们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2、班里有谁去过西湖?请来大家介绍介绍!(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四)、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硕大小瀛洲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第二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表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奖励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非常认真投入,欣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西湖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堤素 绵 伏 浓 优 掠 念 宋”等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媒体理解“素、镶嵌、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锦带”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西湖美景的语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并能根据提示用几句话连贯地表达。

3、初步感受西湖与名堤之间的关系。能依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丽的山水,景物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板书:堤(dī)

(1)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堤”的偏旁“提土旁”。

(2)给“堤”标注拼音,正音。

(3)了解“堤”的意思。

2、补全课题:西湖名堤

(1)读课题。

(2)了解课题的意思。

二、预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哪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西湖名堤的名称和它们有名的原因?

3、学习第三节,了解这一节的两句话所介绍的内容。

三、学习课文4-5节。

1、轻声读课文的4-5小节,思考:为什么要用诗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两条长堤呢?)

(1)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白堤”。

传说——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堤叫做——(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随机作相关的提示,并要求学生能连贯表达。)

(2)根据提示简要地说一说“苏堤”。

①要求学生根据介绍“白堤”的方式来介绍“苏堤”。

②随机了解“传说”的意思。

2、教师归纳“名堤”有名的原因之一——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

3、自由读4-5节,思考:这两条名堤之所以出名,还有什么原因呢?

4、再读4-5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名堤景色的句子。

(1)自由读,完成学习要求并交流。

(2) 出示两句句子,读一读,发现了什么?(都描写了桃花和柳树)

①学习“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白堤就像锦带一样 。

②学习“春天的早晨,在苏提上漫步,晨雾像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体会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桃花绽开了笑脸,好像在说:“ ”。

柳枝,柳枝,在干什么呢?

③指导背诵。

师归纳:同样是写桃花和柳树,作者笔下描绘的白堤是一幅静止的画面,那么苏堤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

5、思考:这两条堤有名的另一个原因是什么?

师小结:这两道长堤有名是因为,它们与历史上两个有名的诗人有关,与堤岸上的美景有关。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二小节。

过渡:课文的3-5小节已经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堤和白堤,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两小节呢?

1、出示写杭州和西湖的句子,组织学习。从第一节的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人间天堂”“镶嵌”“明珠”等词语。关注第二句话中的“逗号”要求学生读出“美”。

2、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新词,把句子读得再通顺些。

(2)指名读(每人读一句)反馈。

(3)思考: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可以看见什么呢?

(4)师生合作读第二小节。

(5)思考:西湖给人以怎样的感觉?

(6)思考:这两道长堤有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7)根据提示表达:

每到春天,如果漫步在白堤(苏堤)上,我看见 ……

五、根据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西湖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语言,体会意境,丰富语言及文化积累。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点拨反思、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课前进行有效预习、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西湖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指的是哪里?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2、揭题: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丽,而其中有一颗明珠更加的璀璨夺目,那就是美丽的西湖。(板书课题)

3、你对西湖有多少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西湖的图片、文字资料。

4、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美丽的西湖游览一番。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长句子的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认读并相机正音。

漂浮 素有 连绵起伏 淡淡 犹如 格外 掩映

一般 令人 夜幕初垂 华(huá)灯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A、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B、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句一:理解“素有”“美称”的意思。

4、句二:作者把西湖比成什么?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5、读好第一自然段,突出西湖是颗明珠。

五、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1、学生自读生字并识记字形。

2、教师指导书写。

(1)“杭、犹、绵、淡、格、掩”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2)“般、初、”是左右等宽的字,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

六、作业设计

1、描红生字、抄写词语。

2、连线

优美的 琴声 柳丝 东升

秀丽的 湖水 湖水 初垂

悠扬的 舞姿 明月 荡漾

明净的 风光 夜幕 轻拂

3、练读课文。

4、完成两导两练力所能及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

二、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导入:西湖这颗天堂里的明珠到底有多么璀璨夺目呢?今天就让我们真正地走近它,欣赏它!

三、精读课文,以读代讲

(一)精读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远眺西湖,看见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2交流句子,教师板书:远眺 山峦 湖面

3、西湖的山美!(结合插图,出示句子:站在??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真像??)

(1)能够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品味词句。

山势之美: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山色之美: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

4、西湖不仅山美,水也很美!(结合插图,出示句子:平静的湖面??犹如??)

(1)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理解“硕大”,并体味水面的平静。

(2)让我们把西湖水的美读出来,指名朗读句子。

(3)这么美丽的水面,也引来了一群群白鸥,引读句子:一群群白鸥??,好看极了。

5、西湖真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齐读第2自然段。

(二)精读第3自然段

过渡:远观不如近赏,再让我们步入十里明湖中细细欣赏一番。

1、默读第3自然段,作者走近西湖,觉得它像什么?

想像仙境会是什么样子?

2、西湖仙境中有哪些美丽的景点呢?完成填空,品味词句:

十里明湖中,孤山( )。

白堤和苏堤( )。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 )。

3、你喜欢什么景点?能把它的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4、西湖真是人间仙境呀!引读句子:在这如画的西湖边??,怎能???理解“心旷神怡”。

5、欣赏了十里明湖的秀丽景色,说一说你的感受。(板书:近赏 山 堤 岛) 6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第4自然段

过渡: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倾听是否有月光下的那番意境和感觉?

2、泛舟湖上,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结合书中的语言,用一段话来说一说。

3、师小结:夜晚,华灯璀璨,琴声悠扬,真是天上人间,物我两忘!(板书:夜景 华灯 琴声)

4、齐读第4自然段。

四、整体欣赏,积累内化。

1、完整地诵读课文,体会意境与情感(配乐朗读)。

2、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3、学习打比方的句子。

(1)朗读书后练习4的句子。

(2)说说每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有什么相似之处?

(3)从本学期所学课文中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

(4)学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任选两个)

五、作业设计

1、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积累描写西湖的古诗、文章。

3、完成两导两练。

板书设计:

西湖

远眺 山峦 湖面

近赏 山 堤 岛

夜景 华灯 琴声

明珠

教学反思:

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打比方。这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除了让他们找出比喻词,喻体等,练是必需的。让他们在拿到句子以后先要分析,找出各种成分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够准确的,正确的写出或找出比喻句。第二,这是一篇写景文章,光看文字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西湖的美,因此,上课前我让学生看了我带来的西湖照片,一些风景图,同时也让孩子们去查找有关的资料贴在教室里。这样,借助直观的图看文章就能够更好也更容易进入文中。

在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那么对各环节的把握就更到位了。因为这时学生的心中有这篇文章的谱了,对文章有了整体的认识。不仅是其他环节的教学,还有背诵课文相对来说也容易多了。

相关搜索: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遍种桃柳。每当春天的`黎明时刻,月落星稀,晨钟初响,悠扬悦耳。此刻堤上垂柳低拂,晓霭迷茫;放眼晓雾中的湖光山色,耳闻百鸟和鸣的啾啾之声,使人飘飘欲仙。

断桥残雪,是神话《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相会定情的地方。断桥是白堤与陆地相接的一座石拱桥,由于神话传说,使它家喻户晓。断桥两旁,桃披红云,柳笼绿雾,香风送爽,波光摇翠。待到冬末积雪末化时,这里又是观赏雪景的好地方。

三潭印月是在苏东坡治理西湖后,作为湖界而在水中立的三座小塔。塔状如花瓶,浮漾水中。塔面有五个距离相等的圆洞。月明之夜,塔内点起灯火,水面上就会映出很多月亮。其景扑朔迷离,忽兮晃兮,胜似仙境。

推荐阅读:

西 湖 故 事

流连于长堤上,泛舟在碧波间,满目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与我们北方的美景倒也无二致,但体味着历代文人墨客传诵千古的名句和故事,心境却就不同了。

公元823年,白居易来到了杭州,当上了杭州刺史。他上任的时候,正是西湖(当时叫做钱塘湖)日渐淤塞,湖水干涸,农田苦旱,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时候。为了改善杭州百姓的生存状况,白居易本着为官一任,造福

一方的宗旨,冲破重重阻力,疏浚西湖,筑堤建闸,使湖堤比原来的湖岸高上数尺,增加了蓄水量,以供农田灌溉,并重新浚治六井(注:六处蓄水池,蓄水用瓦管或竹筒从西湖引来,为市民提供引水),保证了城里居民的正常用水。面对自己的成绩,白居易在欣喜和自得之余,用诗句记下了当时西湖的盛况: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诗人的欣喜和自得是有理由的,白居易修整后的“钱塘湖”有10.8平方公里之大。西湖的疏浚,不仅起到了解民倒悬的作用,也为西湖留下了千古名胜——“白堤”,也就是诗中提及的由诗人亲自修建的“白沙堤”。

大凡真正的文人,大概其心都是相通的。到了宋代,关爱西湖的重任就由苏轼挑了起来。

苏轼在官场上几经贬谪,大起大落,曾两度在杭州为官,合计大约五六年时间,就是这五六年,他两次治理西湖。对治湖苏轼是作了系统的思考的。第一,治理西湖的资金来自西湖的治理。以湖治湖,以湖养湖。他认为,从湖底挖出的淤泥,是很好的肥料。这些泥土,要堆放,是负担,如果能合理利用,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苏东坡决定,从湖底运出一部分淤泥,用作农田的基肥;另一部分淤泥,用于填埋湖边的一些低地湿地。这样,原来的沼泽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苏东坡利用这些地,募集社会闲散人员和外地农民前来耕作;收获的一部分用来缴纳赋税,作为治湖的费用。由于许多人无地少地,有些游民原来偷鸡摸狗,现在有地可种,无业游民有了立身之本,便在这里耕种度日,游民变成农民,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因此很受社会的欢迎。

淤泥的另一部分用来建造一条沟通西湖的苏堤。西湖东西长30里,南北宽30里,环湖方百余里。原来从湖的此岸到彼岸,要环湖走一天。苏东坡用多余的淤泥建造了一条苏堤,并且在苏堤上造了桥,种了杨树、桃树。清明时节,桃红柳绿,为西湖添造了一个景点,又解决了淤泥的出路,而且由于就近堆放,节约了运输费用。湖畔的交通,也方便了不少。更加上他流传千古的名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又为这西湖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和雅致。

可以说正是这些胸中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成就了这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如今,漫步苏堤,令人不能不忆起当年这两位文学大师充满理想色彩的设计和心思,也只有这样一代文人才能做到将理想与现实,浪漫与实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处风景。

此外,宋代才子杨万里也对西湖大加赞美: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林升在《题临安邸》中深刻地讽刺了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时西湖周边歌舞升平的“盛况”: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网络资源、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浏览各类文本、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西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预习准备)

二、(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预习,同学们对西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来谈一谈。(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今天,让我们到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去游览一下,好,我们出发(vcd,空中鸟瞰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要求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说明你们真的会读书了,那么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是人间仙境呢?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让我们步入西湖。

(四)、精读课文,深入西湖(结合演示文稿教学)

1、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描述引渡: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理解“明珠”的意思。

2、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请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向大家展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读)

(1)第一句:山峦(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体会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犹如一副山水画)

(2)第二句:湖面(结合图片欣赏)

(3)第三句:白鴎(结合图片欣赏)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课件提示背诵)

3、出示第三自然段

过渡:西湖真是名不虚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美景。不信,我们接着看。

(1)学生自读

(2)分句指名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描写了西湖那些景点。

(3)分句朗读分析:(课件相应演示各景点)

第一句:鸟瞰西湖周边,理解“绿色镶边”

第二句:孤山景

第三句:苏堤和白堤

第四句: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a、三岛全景

b、小瀛洲鸟瞰、近景及三谭映月

c、湖心亭

d、阮公墩

第五句:青山白云的倒影

体会朗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傍晚已经临近,夕阳西下,你们想不想看看此时的西湖?(夕阳斜射图片)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春江花月夜)配乐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听赏。

(1)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2)夜西湖美景(课件相应图片演示)

(3)找出比喻句,学习造句用“宛如造句”。找出课文中宛如的近义词,口头造句。

(五)、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谈体会。

(六)、小结:古人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课件)就是说,西湖的景色不管是春夏秋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那么美丽迷人,同学们,你觉得呢?

西湖教学设计 第11篇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4、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6、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练习朗读课文。

西湖教学设计 第12篇

西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网络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3.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4.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浏览各类文本、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西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预习准备)

第二课时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

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

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

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学生自由朗读。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使之体验情境

语文教学受传统的“应试”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合于鲜活、生动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学生由此失去体验的乐趣,更谈不上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融的情感了。《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

生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人文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其审美意识,在生活学习,获得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不仅仅应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牟探究,同时也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当联系课文情境去体味,联系生活用品经历去体验,使语言表达与思想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语文内容中的自然美,人文景观美,社会生活美,人物形象美以及语文形式中的词语美、音韵美、意境美和事物整体美。使学生与生活、学习、社会进行整体融合。

西湖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开篇总起全文,点名西湖是杭州“天堂”的一颗明珠,紧接着,第2、3自然段介绍了远山和湖面的风景,生动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最后还描写了月光下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弄清作者观察的时间和地点。欣赏比喻句,

掌握比喻的基本特点。进行欣赏性阅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放映西湖的录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 "圈出。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作业

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西湖教学设计 第14篇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4、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6、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练习朗读课文。

《西湖教学设计(热门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