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书合同>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实用25篇)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实用25篇)

时间:2022-12-26 17:50:03 其他文书合同 我要投稿

本文为大家分享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篇

你看过彩色的开国大典吗?这段新中国历最让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将首次在电影《决胜时刻》中得以重新修复。9月20日起,观众走进影院便能在大银幕上感受高清彩色4K开国大典这一珍贵的历史影像。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崭新中国的成立,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每每回望时都不会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在许多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片中都会用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可是我们也发现,开国大典的画面是黑白的,观众从未在大银幕上看到过这一时刻的彩色影像。

开国大典原来是有彩色影像的,遗憾的是一场火毁掉了这些珍贵资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来。《决胜时刻》作为一部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的史诗情怀电影,此次特意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高清4K画面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身临其境,重回1949年那激动人心的瞬间。提前观影活动上,有幸看到影片的观众均被高清修复的彩色画面所震撼。有观众激动地表示,“70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一历史性时刻,依然震撼,依然感动到热泪盈眶!”

从专程修复开国大典彩色画面一事即可看出,《决胜时刻》剧组对于影片细节的超高要求。黄景瑜谈到幕后团队时就曾表示,“我看到了一个非常专业又用心的团队,对每一个镜头都非常细致地把控,我们经常从早晨到下午,反复拍摄一个镜头。”也是因为“决胜”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细细打磨。

该片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作为老前辈,工作起来却比年轻人还卖力,获封“超能导演”称号。黄景瑜赞叹道,“虽然黄导年纪比我大那么多,但是精力却比我旺盛非常多。”王丽坤也提到,“那段时间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但是黄建新永远都站在第一线,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唐国强也表示,“我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回来之后黄建新还要改剧本,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顶得住。”黄建新导演的这份严谨、真诚感染着所有主创,也写进了影片的每个镜头、每个细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年时间,是中国历最为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里,这段时间也是特务暗杀最为猖獗的一段时间,但这段历史,却在以前的影视作品里少有集中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将会还原这段紧张又让人难忘的历史。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2篇

没想到它会成为我近期看过的哭得次数最多的电影 甚至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 明明这段并没有激昂的音乐 没有煽情的台词 没有死人没有鲜血 就拿张治中到北平和谈 去香山见了毛泽东这一段来说 单单只是这两个人见了面 叙了几句旧 我的眼泪就突然哗哗哗完全止不住 还有任弼时在养病期间 请来其他四个书记当一回他的听众 拉了一曲奇异恩典 琴声回荡在五位老战友之间 他们静静地聆听 回忆这一路走来的岁月民国到新中国成立这段真是一个传奇的年代 涌现出了那么多各有千秋的人物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 他们不是简单的正面或反面的代表 而是在特定时代中用各自方式生存的充满复杂与多面性的“人” 我为他们折服也为他们惊叹 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一个一个完整全面地讲述他们一生的电影再说回来 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片子里塑造的毛泽东形象——亲切 幽默 还有点小八卦 不像是书里课堂上描绘的那样一个伟人 更像是位与你邻里相互打照面的智慧长者 最后修复的开国大典片段里 毛泽东抵达天安门 在万千群众的欢呼还有播音员昂扬的朗诵中从车里出来 尽管也经历过很多大场面了 但在这个瞬间他突然也流露出了如普通人一般紧张得手脚都有点不知道怎么放的小情绪 经旁边的人指点提醒后他才明白过来要往哪走 全然不是如我想象中那样的泰然自若 巍然受之——除去所有的光环后 他不过只是一个普通老人 一个农民就在那一刻 我真实感受到了这确实是由人民建立起来 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如今的主旋律电影做得越来越好 在对悲壮的战争场面还有对胜利慷慨激昂的讴歌产生厌倦情绪后 其实观众更感兴趣于关于这段特殊年代里的人物的群像 这些镌刻在历史中的名人 他们的挣扎 他们不一样的表达自己爱国情怀的方式。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3篇

没有人愿意挑这种正能量红色历史影片的毛病。

以下仅仅是个人的建议。

主席的湖南湘潭口音,在中华儿女的每一个人二中都是刻入人心的,最近几年的片子,毛主席都是一口标准不过,膛音浑厚的普通话,说实在的,仅个人而言,外表神似、神态神似、举止神似,可一张嘴,就破了功了,我想00后10后的新人,可能都不知道主席说话的口音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减一分。

不得不说唐老师演绎的毛主席是真的英伟神武,但是我很想看到的是,但是最想看到的讲话是一口湖南口音领袖,这些片子把主席都改成普通话了,说实在的有点跳戏,建国大业里,张国立老师饰演的蒋光头说的一口浙江音很是入目,个人觉得无论在怎么演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股乡音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是难以忘怀的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4篇

这部电影作为国庆献礼影片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主席的人物刻画非常丰满,一举一动不光体现着领袖的风采还有着父亲的伟岸。建国前期,局势动荡,就连北京也是特务出没,而长江南岸还没有解放,国共两党在长江两岸对峙,蒋介石表面下野实际是在暗中垂帘听政控制着李宗仁和共产党假装谈判(为了争取时间让美英加入)等等这些历史细节展示的淋漓精致。渡江战役,军民齐上阵,出生入死,一鼓作气。。。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吾辈当自强!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5篇

今日上映的电影《决胜时刻》,给观众准备了一个大“彩蛋”——片尾将播放时长4分钟的开国大典彩色纪实影像。能够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到如此超清画质的珍贵影像,大伙纷纷叫绝,“震撼”“请多排片”。

一个个历史节点,一页页山河变迁。开国大典,新中国沧桑巨变的起点,深深烙印在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在课本上、在影视作品里,每每读到、听到、看到这一历史时刻,那份激情与澎湃总会油然而生。而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国领袖的庄严宣告依然响彻云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道一句,“这盛世如你所愿”。

图片是凝固的历史,影像是岁月的再现。感动源于巨变与飞跃,也源于历史影像带来的那份真切。其实,对于许多历史事件,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就拿开国大典来说,我们都知道,对其中的诸多细节也能如数家珍。但这份认知大多来自文字以及珍稀黑白影像,在时间、空间上难免有一些距离感。而这一次,在超清的历史影像中,凝固的时间重新流动,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音容笑貌以及许多历史细节清晰可见,你我仿若亲临盛事,历史的丰富、深厚与生动就此展现。

而这一珍贵的“彩蛋”,得之可谓意外。导演黄建新偶然听闻,在网上看到过开国大典的彩色录像。为此其费尽心力、几经波折,终于在俄罗斯档案仓库中,找到了一段4分钟的开国大典影像。后经修复,胶片宛若新生。这启示我们,近代以来,限于特定时期的条件,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的记录和保存难度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史料不存在。就现实来看,有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或散落民间,或沉寂于国内外的档案馆、图书馆,下番功夫收集挖掘、系统梳理,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历史是厚重而沉静的,但它会因细节的完善而更加丰满鲜活,会因呈现方式的立体而更加有血有肉。开国大典复原照震撼人心,对我们是启示也是提醒,“论从史出”,无论是抗战史、解放战争史还是近现代史,我们都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去挖掘、保护、利用、记录相关史料,让它们更清晰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我们的历史记忆更加真实丰富、栩栩如生。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6篇

最后几分钟原影像复原真的是看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天安门广场密密麻麻全是人,大家举着小红旗,太震撼了!

抛开影像再说电影吧,整体节奏就不行,主线剧情感觉都是随便糊弄过去的,毛爷爷的生活部分却充斥着整部电影。想突出主席的亲民形象没错,可是一两个片段就行了,毕竟这不是人物传记,如果要抛开历史人物身份但从电影角色来看,电影里所有的角色都没立起来,剧情发展就像是流水账一样照着历史书在拍。再说人物造型,三位老演员都是专业户,但是妆发真的太太太出戏了,一点都不自然,毛的头发,周的眉毛和时刻含泪的双眼,朱一直皱起的眉头,太刻意了。

挺好一题材的电影拍成这个样子,给人感觉就像是为了国庆随便拍一下给领导交差的。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7篇

之所以选择观看电影《决胜时刻》,一来是因为名字,而来与其他主旋律电影不同,《决胜时刻》讲述的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我所关心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感觉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分不开的。由此,我也想到了当下脱贫攻坚也进入到了决胜时刻。回首70个春秋,70年前,他们为中国扬帆起航,70年后,我们继续保驾护航!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坚定目标。脱贫攻坚之路已行进至此,一路上我们的付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们依然不能松懈,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初心不改的前进,特别是在这最后的决胜时刻,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更比以前工作认真、努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脱贫攻坚的收尾之路,总结经验、细心负责,在这最后的时期,决不能出现失误,我们要昂首挺胸,面对着阳光,稳健地、大踏步地前进。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整治问题。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槌,面对问题不护短,整治问题不手软,工作中不能有侥幸心理,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我们要有一个信念,我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广大贫困百姓能过上小康生活而工作,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切身体会百姓生活的不容易,用自己的努力加上他们的勤奋,为他们改变生活,用自己的力量走好脱贫攻坚这最后一段路。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转变作风。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人,特别是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在如今的关键时刻,不可以有丝毫懈怠,我们要严肃干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干部也要转变工作作风,对待贫困户要热情亲和,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保持昂扬的斗志,旺盛的干劲,在这最后阶段发挥出自己光和热。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只有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定目标、整治问题、转变作风,就一定能把脱贫攻坚这份工作完成好。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8篇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博纳影业联合摄制,何冀平、黄建新、王青伟编剧,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于9月20日上映。影片讲述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北京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背景下,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影片中既有对历史宏大叙事的多层面展示,也不乏对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生活化一面的细致刻画,情感充沛,表现细腻。

1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决胜时刻》在北京举行专家研讨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陈名杰,北京市委宣传部影视处处长霍志静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等行业专家、《决胜时刻》电影主创组成了22人专家团,在观影后对影片进行了点评及提出建议,新京报记者揭秘影片拍摄幕后,及分享《决胜时刻》真实的观影体验。

生活化:呈现领袖生活和情感世界

从十年前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到今年的《决胜时刻》,不仅是导演本人,包括曾多次饰演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的演员唐国强、刘劲、刘沙、王健等人也都再次回归重聚。

谈及两部影片的异同,黄建新表示,虽所讲故事发生的时间节点有所重合,但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人物塑造,两部电影在艺术创作上都有所不同。黄建新用“大事不屈,小事不拘”来形容《决胜时刻》的影片创作,他坦言,影片根据史实做了一部分艺术加工,但所有细节都有据可循,黄建新希望观众能够在《决胜时刻》中看到领袖不常见的生活化的一面。

在拍摄《决胜时刻》时,黄建新将创作重点集中在塑造人物上:“何冀平老师写人物是数一数二的,对人物有了聚焦,我们导演创作的维度就宽了,很多可能性也就出现了。前期沟通时,何冀平说有一个想法,就是写几个毛主席身边的年轻人,比如他身边的警卫队长、小战士、还有毛主席的小女儿,这些看似平常人身上不平常的故事让我们很兴奋,我们希望这个电影喜怒哀乐都有。”

黄建新强调《决胜时刻》要“以情制胜”,希望通过呈现领袖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打造出一部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年轻观众的主旋律题材电影。影片中大部分情节选择从微观视角切入,融入了大量毛主席个人生活的桥段,比如到戏院后台跟梅兰芳见面、在街头品尝北京小吃、教警卫员如何给对象写情诗,毛主席教女儿捉麻雀,并围绕毛主席设置多重人物关系,如陈有富和孟予“靠主席牵线”的纯粹爱情,通过身边人的故事,让毛主席在性格、情感及生活细节等不同层面,无限贴近其真实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表现出领袖身上的直爽真性情。

效率:67个工作日辗转11城拍摄

“67个工作日连轴拍摄,连续十余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黄建新说,《决胜时刻》创造了他导演生涯的一个“奇迹”。

黄建新回忆,执导《建国大业》时,拍摄时长百余日就感觉时间已相当紧张,而十年后执导《决胜时刻》,拍摄周期只有81天,除去转场时间,实际拍摄只有67天,这样紧张的创作周期,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整个主创团队来说,起初都被看作是“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黄建新回忆:“《决胜时刻》后期录音、剪辑、调光那段时间,我已连续十六七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到最后人累瘦了、病倒了,但影片总算完成了。”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也表示,《决胜时刻》的高效完成是一个“奇迹”,67天辗转北京、上海、沈阳、宁波、大连等11个地方,创作也保证了艺术质量,尤其黄建新这次也弥补了不少在影片《建国大业》创作中的遗憾,尤其看至片尾,彩色的《开国大典》中毛主席真实的光辉形象出现引全场鼓掌:“我们有信心,这个片子在上映后会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创新:周恩来形象塑造更立体

《决胜时刻》中饰演周恩来的刘劲也参加了专家研讨会,自踏入影视圈,刘劲便成了专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塑造周总理有无可比拟的经验。很多人说,演员塑造角色,但在刘劲看来,多年饰演周恩来的经验也让他不知不觉中重塑了自己。

刘劲回忆,第一次饰演周恩来是在1995年的电视剧《遵义会议》中。随后的24年间,刘劲扮演过不同时期的周总理形象,让他印象最深的是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及这次的《决胜时刻》。刘劲希望自己在《决胜时刻》中将周恩来的另一面表现出来:谈判桌上,周恩来与自己亦敌亦友的兄弟张治中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但在谈判桌下以情动人规劝张治中,展现兄弟情谊,“以前我们看到的周恩来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为党为人民的革命情怀,理想信念表现得较多,但在这部戏中,周总理的形象会更为立体和丰满。”

研讨会现场刘劲还表示,演员能碰到一个好题材是最幸福的事,“十年前我和黄导拍摄了《建国大业》,我们一直期待再合作,这次通过《决胜时刻》我终于又回到了这个团队。这是一个非常温暖、强大、出作品、出经典的团队,演员在现场随时都是一种创作状态,我们8月份拍3月份的戏全是穿着大棉袄,不拍戏时也不会把衣服脱掉,因为想一直在戏里。”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9篇

《决胜时刻》这部电影更加凸显人物的性格,以“不说教”为准则,以情感推动故事发展,力图展现更生动的伟人形象,更鲜活的历史故事。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欣赏程度非常的高。在人物塑造上,*等中央领导人的形象被高度还原,除此之外,通过生活化场景,使中央领导人的形象更立体。

《决胜时刻》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任弼时年轻时曾遭受严刑拷打,中年时身体特别差。在他48岁病重时,邀请毛主席和朱德等人来他家听他拉小提琴。他给这些特别听众拉了一首《灯塔》,这首曲子,不仅献给了心中最重要的听众,更献给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也献给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这种家国情怀在新时代下更值得发扬光大,作为一名党员看完《决胜时刻》更加坚定了自己脚下的路。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复兴梦”由此而来,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使命。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习总书记为中国、为中华儿女指明了未来之路。

中国是历经风雨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是无比坚强的英雄民族。中国数度辉煌,开辟了“丝绸之路”,经历过唐宋盛世,创出了“四大发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中国曾经几度坎坷,遭受过列强侵略,被侵占过国土,丧失过主权,陷入过迷茫。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几经沧桑,用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气概向世界呐喊: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中国在逐梦路上一路远航。唐诗宋词大放异彩,中医中药广为推崇,万里长城屹立千年……这一个又一个奇迹都在无声的证明着——传承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至今仍然举世瞩目、经久不衰。中国,从未放弃过复兴的梦想。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梦想的创造者、践行者。中华民族有梦,所以,在前行之路上一路走来,从未止步。历经七十年,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奥运”举办,“蛟龙”探海,世博开幕……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新姿态。中国,秉持着不懈追求的初心,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复兴梦”迈近。

梦想前方,路在脚下。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既涵盖了“强国”、“富民”的家国情怀,也涵盖了个人的奋斗情怀。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实现了民族梦、家国梦,个人梦想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梦,更是高速人的梦,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挥洒得更加绚烂夺目、更加坚实稳健。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大大的家国情怀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积极投身到日常路政工作中,完成好每一项日常巡查,处理好每一次突发情况,勇担使命,履职尽责、拼搏进取,携手并肩、同心同德,为高速事业发展增砖添瓦,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0篇

知道此片和首映也就是两天前,通过少数公众号和影迷群。

看了大概推介,心里犯嘀咕,居然140分钟之长,苏大哥有这么仗义尽责吗?竟然是彩色修复4K,那岂不是非常非常珍贵精美的纪录片?然而我立马下票。原因只有一个,历史要日常铭记,和平团结出道义自由!

此片是演绎式记录传记,是电影也是纪录片,所谓决胜时刻,是和谈失败渡江战役的前后、因果的发展,以主线辅线带动影片,展现当时两党的态度、抉择。

好看不止一点:

主旋律加纪录片外衣,不必期待电影要素齐全职能完备,注定也无法兼得。只要能想起来那段激心动魄的历史,能加深了解当时时局,也是非常好的一次学习。

如讲,不必过分在意形式。简单的平铺直叙,两条叙事线并行,交代对立身份、事件、矛盾,清晰明确;但表现上略微简约缺少细致刻画,也是由于大的事件长的时间段限制,纪录片传记大抵如此,尤其主旋律题材。正因如此,简单了然,不必翻书恶补。

大荧幕观看,视听效果远超线下。配乐超级厉害,渲染情绪非常重要,刚开始就足够吸引;画面很美,敌我色调一冷峻暗黑一阳光温暖,配乐同样交代分明;两个镜头很绝,一个是蒋介石垂钓的摇镜横移跟进,与周围静物和凋零的一个对应表现;一个是谈判的升俯,交代对立阵营焦灼停滞的场面。

人物演绎上,主席来了回爱情导师加捉麻雀,也是少见的暖男温柔形象,够生活化表演很讨人喜欢。相信这在绝大多数影视中是不会有的,其中听闻小战士牺牲的那段,连续流泪两次。敌我双方领袖的表现上,蒋介石也算一介匪类,满口文邹邹的酸诗俗语,不必惊呼文雅精致,却符合背地里光明正大的恶劣行迹。

目前我单方面发现,此片的文宣非常之落后之差,难以想象。如此优质珍贵影像和历史再现,主旋律都不推广的?首映当日晚九点钟,俩人包场?!但是享受两个多小时的清净完美的观影体验,没有吵闹干扰。

回答以上两个问题。苏大哥仗义尽责不知道,或许是剪辑或许是片源就少。纪录片实时影像是真的精美,但就是太少太短,完全不够预期值,因此观影要认真感受,仔细的盯着修复彩色版的一帧一幕!

满星推荐,值回票价!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1篇

首先作为一个播音主持与影视编导专业毕业的学生,5年没写过影评了。我觉得不能对不起这么好看,票价超值的电影,所以我决定写个影评。但是由于影片时长太过感人,我只够看一遍的时间,有些影评写的不到位的,你就当看着玩。

影片:《决胜时刻》 评分:五颗星

看得我又哭又笑 像个傻子 还被毛爷爷安利了一下 看完电影去买了两根黄瓜 边吃边写

所以这个影评可能是黄瓜味的。

最开始只是看了片花和宣传片段,知道是主旋律电影,最重要的是 黄景瑜 作为主演。进电影院之前和坐在座椅上的我 手心都是汗 腿略微发抖(说实话 作为一个主持人 我主持几千人的大会 都没这么紧张过)生怕这个电影太主旋律,年轻人看不进去等等,我不该操心却瞎操心的问题。

但是当黄景瑜出现在大屏幕上的那一瞬间我就觉得,值得了。这颜值,太帅了。(后面就不吹彩虹屁了,正经写影评)

这个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之间的,也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本片采用很多拍摄手段和剪辑方法,整体下来影片流畅,没有剧情方面的问题。

影片开场就用了做旧的影片画质,将老百姓热闹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的画面,拍摄的集聚历史气息,仿佛还原了历史当时情景,那种人民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和对平的期盼跃然眼前。

首先拍摄手法推拉摇移这些特别专业的我就不写了,毕竟大神太多都能看得懂不用我多说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几场戏,跟大家分享一下

1、毛主席看到陈有富队长在教育自己手下的兵(田二桥),田二桥做了噩梦导致整个人精神状态不对劲,但是陈有富作为军人很坚决的告诉二桥不要相信封建迷信。毛主席听后上前为二桥解围,二桥说出自己惦念家乡的父亲与妹妹想回家探亲,毛主席听后体恤这个年仅16岁的小兵蛋,准假回家探亲的同时,还用心的为二桥一家准备了点心和布料。此处也为后面二桥一家为渡江战争的无悔付出埋下伏笔。

2、毛主席想要去看看梅兰芳先生的戏,但是陈有富先前出于保护国家领导人的职责拒绝了。这也表明,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并不全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安全,还是会有很多潜在的危险。他提议让梅先生到别墅给毛主席演出,毛主席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并说梅先生是名角,不是谁能随便请得动的,这一方面写出了毛主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表达了毛主席对每一个人的尊重。

3、听戏前毛主席在后台见了梅先生,没有任何领导人的架子非常亲民,与梅先生握手时也是双手,这也表达了对梅先生的尊重。这一出戏叫《霸王别姬》从戏剧映射到现实国情,作为领导人一个听从人民群众的呼声,不能妇人之仁。饭后他们一起到小摊子上吃饭,吃老北京小吃焦圈、艾窝窝,当店老板说现在生活好了,万事都有人民解放军帮我们,那种民族自豪感,那种底气是从骨头缝里往外冒,在说到钱不值钱的时候还让人民解放门来管管,也说明了人民对于共产党的信任与喜爱。最后老板说不要钱免费吃的时候,毛主席拒绝了,他说亲兄弟明算账,该给钱还是得给钱,充分说明了,共产党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

4、整个影片的色调分为两派,国民党蒋介石的画面时,基本为冷色调。尤其在蒋介石坐在外面石台上,更是冰冷至极的画面感受,铺垫接下来孤独无依的下场。显现出国民党衰败不已,不日将败的气氛,节奏也很慢,没有生气。共产党的画面基本采用暖色调,给人热情、积极、幸福、阳光的感觉,新中国的每一天都将是如此美好和谐的。

5、在接到命令像英国船舰开炮的一瞬间,新的中国真的站起来了,我们不再是那个只会割地赔款的懦夫,每一位参军的 兵 都是英雄,这个国家的英雄。而蒋介石和南京政府一直期待的美英军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再次掀起战争。他在后期甚至让人暗杀共党首领的同时还包括了 宋庆龄先生,这个时候的蒋介石真的没资格在成为一个领袖,他的偏激、固执为后来只能败走台湾埋下伏笔。

6、全片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就是田二桥举着红旗,即使被子弹打中也绝不放手,死也不能让红旗倒地。其中摄影师为二桥拍照、以及前面的写信都为二桥的死做了铺垫,这是全场我哭的最惨的地方、(观影提示:请带纸巾,不然就只能像我一样,眼泪往胳膊袖子上擦)

7、渡江战争场面特效,我不想说,因为我觉得还能做得更好,但是当冲锋号一响起的时候,热血沸腾,当我们面前即使是敌人的狂轰乱炸,即使是兵刃相见。我们不会退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这就是人民解放军。

8、当最后蒋介石放弃抵抗,败逃台湾,南京政府正式倒台。新中国成立,毛主席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这一刻举国欢呼,欢呼的是我们有了安稳的未来,欢呼的是和平真正的到来。

9、最后影片剪辑了当年的真是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新中国的建立,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用热血换来的,我们作为年轻一辈更应该捍卫民族的尊严。

电影很好看,很值得看,看之前是为了黄景瑜进电影院,现在是为了能生活在这个美好而幸福的新中国感到庆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不是清政府、不是中华民国,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家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

我爱你 我的祖国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2篇

很少有人知道,今天是新中国国徽诞生的日子,选择历史意味深长的920公映,《决胜时刻》俨然五大献礼片头牌。

同为史诗情怀巨制,很难不拿《建国大业》来比较。虽然没有172位全明星参演的阵容,但《决胜时刻》更注重老中青三代结合,培养新生代演员接续革命情怀的使命感。“西苑机场阅兵”和“政协会开幕”干脆直接用《建国大业》的原画,也算一种致敬。正因为珠玉在前,本片不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复盘中做文章,而是聚焦细节,讲述建国“临门一脚”时刻鲜为人知的故事,还原有热度、有感情的历史人物,走“以情致胜”的路线,较好规避了题材上的审美疲劳。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特殊的地点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49年的香山便是如此。会见民主人士、躲避特务暗杀、完成国共和谈、炮击“紫石英号”、指挥渡江战役、制定经济政策、筹备政协会议、举行开国大典,影片的故事线紧凑丰满。全国胜利的伟大号角在这里吹响,新中国的“四梁八柱”在这里搭建,建设新中国的美好蓝图在这里描绘,晨曦洒向香山及树木掩映中的双清别墅和来青轩,预示中国的未来充满光明。

影片人物线更是塑造有方。五大书记祭拜孙中山、任弼时小提琴绝唱、血肉之躯立红旗,打动人心之处众多。和小战士“拉勾”、帮警卫员“写情书”、陪李讷“捉麻雀”、教儿女们“读外语”,众多生活化、个性化的细节展示,还原了毛主席的童心、细心、初心,让一代伟人有血有肉有温度。“人人笑容挂脸,容光焕发、和愁云惨雾的南京比,真是两个世界啊”、“赤壁一战乾坤转,东风送我第一船”、“不是我们赢了,是人民赢了”,台词政治意味深厚、后劲十足,把“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准确又清晰地传达出来。

我们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主席曾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影片最大的高潮和看点,就是片尾高清4K修复的全彩版开国大典影像。原来的开国大典是有彩色胶片的,后因一场大火付之一炬,很少有人见过真容。《决胜时刻》这个彩蛋,可谓诚意满满。

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习总书记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决胜时刻》作为一堂生动的电影党课,丰富了主题教育的载体,也让人对《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自选动作”更加期待。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香山蕴含着历史前进的逻辑,对今天有着弥足珍贵的启示,需要我们经常回忆和思索。新中国是如何走来的,没有当年决胜时刻,就没有今天幸福时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传承、红色基因生生不息的赓续,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才是《决胜时刻》要给我们的献礼。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3篇

作者:吴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通过观看《决胜时刻》让我加深了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理解,有两个方面感触颇深。

一是主题教育恰逢其时。去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今年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是决胜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新时代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越是爬坡过坎,越需要全方位强化党性修养。无论是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70年的共和国建设历程,都是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

二是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我国7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实践表明,正是由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人民群众才能用勤劳、智慧、勇气铸就今天的辉煌。

习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中的一员,我深受鼓舞,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下一步,我将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给学生树立一个无声的榜样,真正成为一名让领导放心,孩子家长满意的好老师,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4篇

看见中午的时候,金逸有20一场的,马上就买了下午的票,其实还是蛮期待的,这个和动漫和动作和科幻都不一样,是讲历史,很期待能不能看见一些不知道的历史,不过总的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满意,感觉很多东西没有深入刻画,可能是想讲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建国过程的片段感觉太短了,我某种程度上就是冲着这个去的,但感觉很轻描淡写,并没有太多感触一直都在描写毛泽东,从头到尾都是,确实显得特别特别亲和,当然还有其他几个任弼时,周恩来等等张治中都有点印象,挺多地方都全身鸡皮疙瘩,1949了,胜利在望,所以基本上都是在期待,并没有过多悲伤,不过同时也有一些对战争的刻画,勇士啊!新中国能有今日之辉煌都是靠你们啊!只是无奈,因为他们打的,也是中国人,那为什么打呢,因为背后所代表的党,所代表的立场,利益不一样啊,其中我有很多时候在深思,如果党确实是代表了人民群众,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多数人确实欢迎入城,那么就真的很伟大了。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战斗。这个太复杂,片里面还有感觉特别感触的就是除北平的间谍,太难了,一点也不安全,到处都不安全,以及当时天下都打下来了,,但即使在北平仍然需要把任弼时同志送去莫斯科治疗,但莫斯科,当时的交通好远,而且,也只有莫斯科可以依靠了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5篇

电影《决胜时刻》聚集了强大阵容,幕后班底十分亮眼,曾带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这一经典系列的金牌监制导演黄建新,与著名导演宁海强携手打造这一部史诗情怀巨作。《明月几时有》《邪不压正》的著名编剧何冀平、《建国大业》艺术总监张和平,以及与张艺谋合作过《英雄》《十面埋伏》并多次斩获金像奖的美术指导霍廷霄等实力主创强势集结,为观众带来一次全新的历史呈现。

演员阵容方面,《建国大业》中饰演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原班人马整齐回归,戏骨重聚,用20余年刻画领袖人物的经验,还原出一代领袖的真实一面;实力青年演员吴昊宸在影片中担任神秘角色;《红海行动》“蛟龙小分队”中的扮演者、青年演员黄景瑜、杜江也将再度携手,在片中肩负重要使命。黄景瑜扮演一位恪尽职守的警卫员,竭尽全力保卫毛泽东同志的安全,同时见证了一代伟人的领袖风范;杜江则饰演渡江战役中一名斗志昂扬的团长,对英国舰“紫石英号”的挑衅予以坚决回击,打响新中国成立前的最硬一战。此外,王丽坤、张涵予、濮存昕、马晓伟、曹炳琨、秦岚、马天宇等人也在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老中青三代演员齐聚,势必为电影中磅礴的历史时代,注入最新鲜的血液、最有力的心跳。

此外,由黄建新监制的中国首部海上反恐电影《深海危机》也预计将于今年10——12月期间上映,本片由北京乐波影业出品,甘肃文交影视中心挂牌,国家一级导演沈东导演,严屹宽、屈菁菁、吴昊宸等主演,相信有如此金牌监制黄建新的保驾护航,《深海危机》定会获得市场、口碑双丰收。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6篇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等中央领导人自1949年再回北平进驻香山后,到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再到筹划新中国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

从前的我们对毛主席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一位伟大的”。而电影选取了许多生活的小事,让毛主席在我吗=们的心中逐渐丰满。

“我离开北平时才26岁,转眼间56喽。”轻松的语气,微笑的神态,然而三十年来的辛酸苦楚有几人知晓。刚入北平便知火车站外有国民党埋伏,依然微微笑着从容迎接。这种幽默豁达或许早已经深入了主席的骨髓,如此才能让他一次又一次带领着人民解放军走过一次次危难。

和女儿一起抓小鸟,躲在树后悄悄等待的模样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关心下属的感情生活,教他用诗经里的爱情诗歌表白,事成之后满脸骄傲;为了能去戏园看梅先生的戏,“套路”自己的警卫员;看着老乡捎来的辣椒笑弯了眉……这一件件的小事让主席十分的“接地气”,主席不再是处于云端只能仰望,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伟大的普通人。

“一切为了人民”是贯穿*、人民解放军工作的基础思想,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奋斗不息。国共和谈本不必谈,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解决一切障碍”。但为了人民免受战火纷扰,我们一让再让。“天下为公”是他们永远的初心。南京政府派来的和谈代表来到北平时说“人人笑容挂念、容光焕发”。全国上下都渴望着解放军的到来,因为他们带来和平与自由。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影片中也有许多对比。已经解放了的北平总有暖融融的阳光鲜明的色彩,哪怕是夜晚也温馨祥和,而国民党那边,不论何时总是一片阴云笼罩,压抑悲凉;*内部上下同心,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互相猜忌、推卸责任。

影片末尾时,16岁的田二桥紧紧抓着旗杆不让它倒下,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那封留着弹孔,浸着鲜血的信是他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有这样一些满身烈焰从炮火中走来的人,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7篇

这是渡江前夕的踟蹰;这是最终战场的炮火;这是中国成立的凯歌。一九四九,几十年的拼搏,一代人的心血,在这个节点凝聚、喷薄。

本片全篇都在描画渡江决战前后的场景,特别的是,本片的节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沉重阴郁,描绘的中心也并未放在战争的准备与进行,反而是围绕的领袖毛主席,以轻松明快的方式讲述他身边的故事。

片中的毛主席身份多样,但突出表现的是他作为父亲、作为老友、作为长辈和蔼而活泼的一面。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领袖形象。我们一次次地从他与身边人的互动中受到感染。无论是替李讷捉麻雀还是送陈有富恋爱锦囊,这种带有反差的滑稽感让全场陷入欢乐。

不过也正是存在这份温馨,战争的残酷才更加刻骨铭心。片中的战斗画面所占的篇幅并不长,但每一个镜头都能触动人的灵魂。当英舰紫石英号进犯守区,炮火漫天,我们坚毅还击,粉碎了洋人脑中的大清印象。当解放军硬摇着木船从反动派的轰炸中挺进,踏上对方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防御江岸,当战士们全身已被烈火焚烧,他们仍怒吼着向敌人扑去,眼中闪亮着对未来的希望。

田二桥,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稚气未脱,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向往。站在高地,身中数弹,仍紧握旗杆。无数的战友一同托起旗杆时,也托起了他坚毅的灵魂。

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拖着病躯用小提琴为老战友们完成了最终的献礼,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鸣响了圣歌。

毛人凤,狠毒如斯,在蒋介石最终放弃轰炸天安门时,一问,再无言。

这是人民的胜利。我们站起来了。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8篇

说在最前面,我没文化没历史修养,如果电影海报和宣传上写,如果不熟悉那段电影,你没资格看,那我就为我的言论道歉!

正文:

如果不是为了最后的彩色开国大典,我可能坐不到一个小时。

这个电影我看完出来以后,挺难过的,这么好的题材,拍出这样的效果,怎么可能吸引到很多人去观看?

里面很多情节,比如特务在陈有富周围神神秘秘几次交手,剧情就断掉了;一篇文章写了3分之1,就跳去了另外一篇,上一篇都没结束啊喂,编剧在做什么啊?陈是军人,工作的时候开着军车,和女主发生感情戏的部分,军人是这样的吗?可以这样吗?我很难和军人联系起来啊,难道建国以前我党军人没有纪律???渡江战役告捷,虽然胜利但是死伤众多,导演转眼就开始表现毛主席一家学外语其乐融融的样子,感情很割裂啊!!!后面把张的家人带来他身边的情节,说好听点是一家团聚,不好听不就是人质吗,如果电影想正面表述tg,导演这个手法真的可以吗?

我不止一次觉得导演黑我兔,观影途中经常产生“这样真的可以吗”的疑惑,要表现主席的亲民,应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润物细无声,而不能给人一种“我要让你看看我有多亲民”的感觉啊,电影里不知道是i演员的问题还是导演的问题,很无语啊这个感觉。

一般的烂片看了也不至于这么生气,我也根本不会去看,这个电影宣传我真的,不至于请水军,那我只能理解为很多人带着任务去安利了。然后我就抱着期待去看了啊,还约了小伙伴一起,结果一边看一边觉得,这到底是什么啊!!!!!

和鹅组里的一个楼主留言的,结果越说越生气,主旋律这么做,除了敷衍领导,我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意义,要真正让大家爱看,基本的讲完一个故事都没做到。想要科普历史,加深大家的记忆,也没做到啊。小时候看的地道战地雷战不是这样的啊,就算是之前的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也不是这样的啊。

电影里每个角色都高深莫测,结果什么都没交代,节奏也很拖沓,非常碎片化。

除了全身着火扑向敌人和立起红旗那里让我泪目(不是导演的煽情能力,是联想起那段历史,觉得很难过),但就这两个画面,都拍的莫名其妙,这个编排是最能表现【导演只是交任务】了。如果这部电影是70周年献礼,我觉得侮辱了献礼片。如果这部电影本身不在乎有没有人看,只是想任务做就完事了,那当我没说。

什么破电影,浪费人的感情!

决胜时刻相关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19篇

之所以选择观看电影《决胜时刻》,一来是因为名字,而来与其他主旋律电影不同,《决胜时刻》讲述的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我所关心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感觉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分不开的。由此,我也想到了当下脱贫攻坚也进入到了决胜时刻。回首__个春秋,__,他们为中国扬帆起航__,我们继续保驾护航!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坚定目标。脱贫攻坚之路已行进至此,一路上我们的付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们依然不能松懈,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初心不改的前进,特别是在这最后的决胜时刻,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更比以前工作认真、努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脱贫攻坚的收尾之路,总结经验、细心负责,在这最后的时期,决不能出现失误,我们要昂首挺胸,面对着阳光,稳健地、大踏步地前进。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整治问题。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槌,面对问题不护短,整治问题不手软,工作中不能有侥幸心理,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我们要有一个信念,我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广大贫困百姓能过上小康生活而工作,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切身体会百姓生活的不容易,用自己的努力加上他们的勤奋,为他们改变生活,用自己的力量走好脱贫攻坚这最后一段路。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转变作风。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人,特别是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在如今的关键时刻,不可以有丝毫懈怠,我们要严肃干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干部也要转变工作作风,对待贫困户要热情亲和,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保持昂扬的斗志,旺盛的干劲,在这最后阶段发挥出自己光和热。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只有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定目标、整治问题、转变作风,就一定能把脱贫攻坚这份工作完成好。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20篇

这片再次证明当制作者本身没有理念、信仰和较真,是拍不出主旋律的。

我不会像有的人因为拍的是主旋律就给低分,主旋律能拍好对我来说是大加分。这电影是我看到说有珍贵的高清历史原片彩蛋,很想在大屏幕上感受,自己主动掏钱买票去看的,本来对正片也没报很高希望,可以说是一次买椟还珠行为。看之前看豆瓣评价还好,也有了点期待。但是看的时候真是越看越生气。当然可能我对主旋律的标准比普通的商业电影要高——这是个制作者没有真正的信念,缺乏精气神的电影。这个题材不是不能拍的好看,而是这制作组根本没多用心。

单点评电影本身,重点散漫的塑造,部分细节违和非常扣分。

先说电影线索散漫而乱,节奏很差,中心人物塑造重点缺失。

作品的英文名是Mao zedong1949,应该是以塑造还原那段时期的老毛为中心。前中期发展主要几条线索,谈判线(包含国民政府的内斗和搞破坏),北平老毛周围的生活,特务线。结果另外两条线跟老毛都没什么关系??特务线整个就莫名其妙又垃圾,bug一堆,不知所云。谈判线其实挺有趣也挺重要,完全可以作为故事的重点主线,结果电影中期主要就让周去桌子大开会,老毛大部分镜头在生活中琐事………………………太奇怪了好吧??老毛不是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最高领导人吗?光塑造生活,最后渡江战役时指点一下,前面的思考讨论博弈呢。拍些生活化镜头大概是想突破“主旋律电影必然教条”的刻版印象,但是你不能在电影中间大部分给一个最高领导人主要拍这些吧,而真正拍他实行领导职责的时候,反而拍的比较教条了,就是咋说“一看就是特型演员在演戏”。

全片最好的老毛镜头只在片尾的原片里= =

说到节奏差,比如片尾千呼万唤的原片终于出来,开国大典,终于有个情绪high点,突然插入特务头子的情节,跳到这个塑造的特别垃圾的线,简直当头一盆冷水。

再说细节违和严重扣分。

先说明我其实并不是个很了解历史,更别说这段历史的人,有些知识比如当时局势我也是看这个电影才知道。但是这个电影有些细节凭我微薄又基本的一点历史常识也知道非常违和。

还是那条特别垃圾又不知所云的特务线,开始我还不知道他会这么垃圾。有个抓特务的战士便衣打扮成卖豆子的观察,然后国民党收买的特务去试探他,试探出来那个战士不会用秤,是个假扮身份的……

那个时候解放军战士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平头老百姓出身,你告诉我他不会用秤???不会用秤???(当然也可能以前秤真的不是普通百姓基本掌握技能?或者不同地方秤不一样??欢迎打脸。)

那个叫陈有富(记不清名字反正负责老毛身边安全并且又抓特务的那个,又查了下才知道)的便衣“小心翼翼”跟踪嫌疑人然后跟丢那次简直看笑,尼玛你现在是警察身份抓潜在的马上要在重点仪式搞破坏的恐怖分子,直接出手盘查不行吗,对面已经有嫌疑的这么明显了,直接同志你好请出示一下证件,那段跟踪戏两边都暴露的不行还不出手,简直弱智。如果说电影其他部分还有个拍的不够走心的电影质量,特务线是垃圾注水民国剧的质量。

那个警卫队长演的也没有作为警卫兵的精神头,靠近结尾有一段,他在组织里跟上级还是谁说话,走路那个姿势,痞里痞气辣眼睛,而且这不是第一次辣了前面也有……也不是要特别刻意的强做精神,但是军人的站如松行如风要有吧?后面是在街上便衣打扮,还是这个走路姿势,这还可以理解,但更衬出前面的奇怪了。

有几段配音特别辣耳,比如小战士死讯传来小女孩那段尬哭。我直接把头扭过去不看画面了太难受。那个教礼仪的大婶棒读的也很辣。那个警卫队长说话口音腔调对于他的身份而言也很奇怪。播音员的口音听着是南方口音???

那个英国战舰上的演员太工具人了吧????????他们为什么要替国民党卖命,他们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好歹交代一下啊???其实这也是个有意思的点可以挖掘一下,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呼应一下前面提的英美的态度。结果就这样一头雾水过去了。

那个小战士的牺牲毫无必要……其实前面小战士放走特务然后老毛开口就不关禁闭就很奇怪了,军队讲究纪律,行令禁止奖惩分明,可以因为思乡而让他回来探亲,但放走特务(当然是不小心的)也是重大失误吧总该受应有的惩罚。

然后那个牺牲,不是战斗前进中牺牲,而是跑去插红旗时牺牲……………虽然插旗帜也是打仗的一环但是电影里没看出意义来,真是不必要的牺牲,所以显得特别尬((

然后这边祭奠时,插三根香烟头,尼玛编剧是黑吧?这也太不尊重人了,又不是没条件只能用这个做代替??还是那个时候真是有这种习惯?如果有误欢迎指出,。

任弼时拉小提琴为什么搞得这么悲怆,拍的革命乐观精神风貌一点不行吗,我觉得身怀重病碰积极向上才是那个年代革命者的风貌,再结合一年后的大刀,乐景写哀情正好煽泪。当然我不了解任老,可能人家就是这个性格,欢迎指正。

刚想起来一个一定要吐槽的点,在别墅旁边山区脚下发现士兵身体时,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抱歉我忘记具体谁了反正都是负责保安的士官)说你知道这里都住着什么人物吗,“十条命都不够你赔的”

“十条命都不够你赔的”

“十条命都不够你赔的”

制作组根本没有认真在想还原那个时期组织的风貌吧(冷漠脸)

而且这个电影拍的比较脱离群众,既没拍好两方势力的明争暗斗,也没拍出来一方当时是如何得民心者得天下。

其他

不是批评的点的话,老毛吃饭时警卫队长正好过来报告,老毛招呼他一起坐下吃,这个地方倒是拍的挺好的,很生活化,并且觉得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的。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21篇

《决胜时刻》,这部电影长达140分钟,整部电影拍摄的恢宏壮观,值得一看。电影里面有三个地方非常的动人。一个是英国的舰船侵入长江,想阻止解放军渡江,英军傲慢无礼,挑衅我方,解放军果断向英国舰船开炮,最后英国舰船受到重创,不得不投降。这一刻感觉真的是扬眉吐气。还有一个动人之处就是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用小木船渡江,千帆竞发,正如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无法阻挡。另外一个感人的地方是电影结尾处举行开国大典,当毛主席从小轿车里出来的一刻,我愣了,这不是电影里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而是真正的毛主席,而且高清彩色的,传闻剧组高价从俄罗斯买回来,是当年前苏联拍摄的。随着澎湃人心的音乐响起,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那一刻真的激动人心,恍如昨天。如果是我们的长辈看到,肯定会格外有感触,70年一晃而过,很多长辈已经看不到今天,但是他们曾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22篇

这是一部波诡云谲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珍贵影像资料再现,多部电影电视剧经典镜头剪辑尤其是配乐的震撼~一众老戏骨+优秀青年演员的传神演绎足以撼动人心,泪点有多少取自于个人情商的体现,近年来中国军事题材的电影拍的越来越棒,主旋律的电影能正视历史不容易,70周年国庆之际也明显规避了一些敏感政治人物~没办法你懂得………呵呵,近期期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紧急救援》的打卡~

决胜时刻相关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23篇

9月9日晚,我有幸观看了影片《决胜时刻》。这部影片真可谓鸿篇巨制,是一部史诗级大片。看过之后,仍叫人意犹未尽。

《决胜时刻》主要讲述了1949年毛主席领导解放军实现最终胜利的点滴故事。说它点滴,因为影片中生动地再现了毛主席在领导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中的生活细节。这之中有乡愁,有幽默,有深情,有辛劳,将这位伟人塑造得淋漓尽致,形象在战火飘飞的生活中更加高大挺拔出来,让我对毛主席有了更亲切地认识和更崇高地敬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与小战士二桥的幽默和感人故事,毛主席让二桥回乡照顾家人,感激的二桥一家英勇投身于渡江战役之中,最终二桥壮烈牺牲,染了血的信送回了主席手中,主席潸然泪下。看这段的时候,我忍不住泪水。毛主席是伟人,但他更有与人民群众血水相融的情感。当然,影片中也有毛主席西郊阅兵时气吞山河之势,有新中国领导人与国民党谈判时的风度气概,有渡江战役时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这部影片,写尽了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我获益匪浅。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24篇

在《决胜时刻》最关键的时期,黄导每天只睡几小时,真的太不容易了。黄导和宁导都是有创业激情的。这一部电影是组织化创作的一次生动实践,我们这一次围绕中共中央在香山整理了上百万字的资料给创作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这次《决胜时刻》主创团队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突破《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刷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最新的票房纪录,我们期待。

尽管《开国大典》《建国大业》都涉及相同的内容,但是《决胜时刻》这次整个创作过程,能看出来确实是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次特别的新突破。大家一致觉得这部片子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厚礼,因为影片故事中在香山的这一段时间,是奠定新中国大局未来格局的一个关键时期,影片把这段黎明光辉的朝气呈现了出来,是一份非常好的献礼作品。

影片艺术上的突破我也很想特别提及,过去我们都是从党的角度去写历史,现在是站在多维度去描述历史的立体性。我们设计了警卫员、家庭成员,给了这些任务不同的各个层面的人物以塑造空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意识,无论是大人物、小人物、敌人……人物都“活”起来了。这一点上,《决胜时刻》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

这部影片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影片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好,能够把人代入到叙事当中。电影整体结构非常丰满、非常有激情,影片观看过程当中,能让观众沉浸在一种饱满的情绪状态里,我觉得这是整体的叙事、节奏、风格区别于我们之前看到的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原因,它让我们有很多新的感受,也让我们有新的感动。

第二,领袖的人民情怀和战友情怀传递得非常充分,通过细节呈现在每一个重大的关键点上,领袖们心中想到的是人民,是人民的生活,这种表达拓展了我们主流价值表达的新空间,说明了“决胜时刻”时我们在光明的道路上前行,最重要的就是把人民情怀和战友情怀放在首位。

《决胜时刻》是一部出人意料的电影,按照常理,文艺作品要呈现重大历史,一般都会用波澜壮阔宏大的叙事和全景描绘,我们之前有很多这样的创作,但是看了《决胜时刻》以后,我发现片中有和平谈判、渡江作战、新中国成立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更多的是宏大历史中生动的细节切片,这带给观众意外的发现,从而使得《决胜时刻》与众不同。

《决胜时刻》这种以小见大是以科学历史观为前提,正因为如此,影片虽然采取了历史细节、生动切片但没有遮蔽历史、淹没历史,也没有让历史碎片化、冗长化,它对历史塑形和筑魂的同时,也从历史、意义、思想和审美价值出发,极大增强了历史感染力,让历史鲜活了起来。

我看了之后一直在思考,这种主旋律电影会不会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我觉得一定会!因为我在看片子的时候好几次特别感动,甚至有想哭的冲动。在电影院观影的气氛感染了我,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而且在每一个有趣的地方,我能感觉到观众同步地都对这部分产生了一样的印象。

我觉得一个艺术作品最高的境界反而是“自然”,所以我觉得《决胜时刻》从导演、编剧等方面,特别好的一点就是举重若轻。比如我印象特别深的几场戏,毛主席去看梅兰芳的演出,我看到两个人的伟大,梅兰芳的反应淡定得体,这段戏让我舒服的地方在于,电影没有非要众星捧月般地去塑造伟人,而是没有丢失配角的存在感。所以年轻人来看这片子的时候,能看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有光彩,从创作上来讲,这点我很佩服。也希望宣传的时候,我们也能用年轻人所喜欢、所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给他们,我相信这样做,电影一定能成为一个爆款。

这个影片没有疲于叙事,尤其开场很棒,有抒情性、有诗意,是大格局、大情怀的东西。我看这影片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也希望有一些总结,很多这类主旋律题材的影片它有些东西是必须表现的,但如何也保证艺术上的戏剧性?《决胜时刻》这方面做得不错,比如何冀平老师设计的播音员角色非常重要,她上来就念文件、念通讯,把大历史、大政治的这些内容通过播音员传递给观众,这是戏,他们把情绪融到戏里了。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第25篇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电影《决胜时刻》再现了1949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驻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并在此会见民主人士、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观看此电影,是对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历史的一次温习,让大家更加懂得新中国成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靠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再看历史,方知珍惜的重要性。

电影利用小故事、小人物,从侧面体现大人物的运筹帷幄。而且还打破了很多主旋律电影的叙事常规,从小处入手,用细节感人,整部影片有笑点、有泪点、还有震撼人心的大场面。

其中有一个电影片段,有个小战士在挨批的时候被毛主席看见了,不仅询问了详情,还批准了他返乡看望家人,唯一的条件是要把所见所闻写信说给他听。这个小故事体现了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心系百姓,心系人民,可亲可敬。还有一个片段,让我深受感动,就是渡江之后士兵拿着枪往岸上跑,在向前跑的时候遭到国民党的炮弹袭击,可是战士们没有退后,从熊熊烈火中继续奔向前方,就算身上已经满是火焰,依然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一种什么样的意志,让他们勇往直前?我想,这应该就是无私奉献,这应该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这应该就是共产党的初心。

通过这次重温历史,感触颇多,了解了过去,想到了现在,让我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实用2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