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书合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4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4篇)

时间:2023-03-23 17:40:07 其他文书合同 我要投稿

火烧云之美,在于其“变”。作者从色彩和形态两个角度来描写,色彩和形态的变幻,都表现出变幻多、变幻快的特征。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1篇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本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变化比较明显,学生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在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建议:

通过反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中加深感受,同时借在读中比较金奎叔与“我”对鹅的不同态度、鹅对金奎叔与“我”的不同态度、“我”对牛和鹅前后不同态度启发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对文中启示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动作、语言、神志描写理解人物的心情,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示图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你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那你觉得这句有道理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4.作者介绍。(对“任”进行正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熟读课文,引导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词语。

2.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

牛和鹅初读课文→梳理有价值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活动。

2.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文中部分词语。

2.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第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指名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写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

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9.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课题“出塞”。你为什么读sài,诗题中“塞”是什么意思?(边塞、关塞)

从诗题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争的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提到边塞,你想到了什么?

(大漠、烽烟、黄沙、荒草……)

可见边塞自然环境恶劣,怪不得王维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写过“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这样的诗句。

(将士、血战、兵戈……)

战争是惨烈的,王昌龄曾写过“黄尘足古今,白骨乱蓬蒿”;王翰也曾写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

[评:人文性,不管怎样理解,说成是人类、文化、文明也罢,说成是人性、修养、情操也罢,总之,必须承认,它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活动,一种思想活动。它的物质基础仍然是语言。而且,语言本身就能给人以想象,给人以情感,给人以更多的人生感悟。学生对古代战争的苦了解并不深刻,因此要结合一些资料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

二、新授

1、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是怎样描写边塞生活的?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中“人”指的是――?(戍边的征人)

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塞远,离家时间长)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条件艰苦,战争残酷,离家的征人只有什么相伴?让我们从上一句诗中找答案。(明月,边关)

那“秦时明月汉时关”你怎样理解呢?

学生回答。

为了理解这句诗,让我们先看一段资料: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在此常常入侵中原。

看来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是: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一批又一批的征人依旧是万里长征久未还。

假如你是征人,仰望明月心中会想些什么?

是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征人们这一切一切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看,(出示)

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脸,相互搀扶着,地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眼泪;

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爸爸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泪水,稚嫩的心灵在呐喊;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评:通过想象,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征人的苦,以及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一种情感。让学生真正地走入到情境中去,感受到战争给广大的老百姓带来无尽的痛苦。]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古代的边塞诗,也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唐·李颀《古意》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让我们齐读。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文后两句讲了什么?

“龙城飞将”指的是谁?(汉朝李广将军)

秦汉至唐,将军无数,诗人为什么单单提到汉朝的李广将军的?

让我们看一段资料:汉朝李广将军以英勇善战闻名。西汉武帝时,封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后,称其为飞将军,一连好几年不敢入犯右北平地区。

结合资料,说一说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这两句是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教师提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小结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一齐读全诗。

[评:在这节课中学生深深地体味到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良将的思慕,对国家的爱,这一切都是对和平的渴望。在人文性体验上,给学生一个正确地认识,从小树立对和平的热爱]

三、结课升华

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古诗,更结合了大量资料,读出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良将的思慕,对和平的渴望,这些诗文深处的内容。我还有一些资料可作为这首诗的补充。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师: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让我们感慨,让我们唏嘘,这让我们看到了和平的可贵,我们呼唤和平。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用“网”组词,引出主题“国际互联网”,欣赏图片,将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同学们有哪些问题(出示):

预设:(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些问题。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

三、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朗读

过渡: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师: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师: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师:“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2.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四、教师小结

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介绍了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

板书设计:

纵横交错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构造神奇

极大方便

信息快捷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4篇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候、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准备白鹅挂图或白鹅活动情景VCD,“净角出场’VCD。

2、收集有关“鹅”的故事和古诗。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1、出示白鹅活动资料(VCD或图):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仔细看看它是谁?你喜欢它吗?

2、你熟悉鹅吗?看到鹅你会想到些什么?

a、出示骆宾王的《鹅》,齐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b.王羲之写“鹅”的故事。

过渡:七岁的骆宾王写鹅,妙趣横生,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初读感知

1、出示导读:

a.自由读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b.你喜欢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吗?为什么?请在相关文字旁写上喜欢鹅的原因。

c、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在相关文字边上打上“?”。

2、学生自由读文,完成“导读”要求。

3、检查生字词。(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4、交流。(可以用说理由、感情朗读、表演等形式)

a、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b.小结:同学们谈得真好,读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把作者笔下的这只白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c、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5、质疑。

a、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板书。

b、选取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如: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

细读解疑

1、自由读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可采用以下三步,帮助学生理解过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讨论:鹅的高傲表现在哪里?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启下,突出“下”o)

c、读写结合训练。

题目《我的爸爸》

内容:a、在生活上,爸爸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

b.在学习上,爸爸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

要求:请根据本篇作文的两个重点内容,给这篇作文写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

4、小结。

a、承上启下。

b.点明鹅的特点。

c、告诉我们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

总结

咱们班的同学学习的本领真强,通过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仅简单了解了丰子恺笔下具有高傲特点的白鹅,而且学习了“承上启下”的写法,这种过渡方式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在今后的作文中希望同学们能加以应用。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体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

齐读。

2、引入:上节课咱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作者从“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方面表现白鹅高傲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咱们今天还是用读书、讨论的方法来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个问题。

自学探究

你觉得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在感受较深的词句边上写旁注,并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全斑交流。

2、理解“叫声”

a、出示:“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三个词的理解。

(声音严肃、大声斥责、大声叫喊吵闹、放开喉咙大叫)

b.联系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样的情景?(让人害怕)

作者说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为什么要这样写?

(突出白鹅看守门户的本领;突出对白鹅的喜爱。)

c、小结: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白鹅,实际上恰恰是对它“看守门户”的本领的赞美。

d.有感情朗读。

e、你们喜欢这样的描写吗?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你能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吗?

3、理解“步态”

a、(VCD播放京剧中净角出场的情景):同学们仔细看这段影片,这是京剧中净角出场的情景,看后谈谈你的体会。(交流中结合理解“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b.朗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c、小结: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并准确地描写出鹅的步态特点,写得这么贴切,他平常该多仔细观察啊1

d.你在读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能不能举例说说呢?

4、理解“吃相”。

a、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鹅“三板一眼、一丝不苟”的吃相。读出自己的体会。

b.想象“狗偷吃、鹅咬狗”的情景,并读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鹅”的情景。

5、小结: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有详有略,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课堂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并抄一抄,读一读。

2、四人小组内交流。

拓展活动

简介丰子恺,推荐丰子恺作品。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