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书合同>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通用3篇)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通用3篇)

时间:2023-04-01 11:10:01 其他文书合同 我要投稿

在阅读了一部经典作品之后,你的结论是什么?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读后感不能掉队!所以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读后感 ?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 第1篇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吴亚萍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这本书,感受颇深。

从书中我知道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则依赖科学的教学理论,这种教学理论必须以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础。首先在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数学知识内容的体系,更要了解每一个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了解了学生具体某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之后,才能针对这些认知特点来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也使教学方法易于被学生接受,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只有在了解了学生具体某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之后,才能把握好拓展知识难度、挖掘知识深度的这个度。

其次,我认识到作者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相信学生的无穷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正视差异性,正视个性”,“关注生命,关注课堂”在教学上,让课堂生成精彩的有效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和思维的主动活跃,形成了课堂教学新追求。把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置于问题情境中,把解决问题贯穿于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和进行解题的一般策略,并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向非数学能力迁移。她的这些观点是把数学学习的目的向更深层次挖掘,揭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内容本身就可以了,也不是学会解决现在的数学问题就可以了,而是要学会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所以,在阅读了此书之后我更为迫切地感受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一般数学思考方法的必要性。这也是我在之前的教学中较为忽视的方面,今后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记住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备课、教学和教学评价)我都要有意识地从教学内容中发现、提炼数学思想和问题解决的一般策略,并且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学习目的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 第2篇

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提升,也为了在今后的时间里以最好的教学状态面对学生,我阅读了吴亚萍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这本书,希望通过学习前辈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和对当下教育潮流中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建议来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小学数学教育,以便于让自己用崭新的目光去看待小学数学教师这份职业,以及身处于当下教育潮流中的新时代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这本书是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变革思路的阐述。这本书不仅对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与反思,而且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审视与透析,阐述了小学教学变革的价值追求、变革目标和变革策略;同时以整体的视野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整体综合性设计的四大原则,并详尽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变革与教学评价、教师发展的关系等。因此,阅读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有了新的看法与认识。接下来,我就简单谈一谈阅读这本书的收获。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考虑到了教师应该“怎么教”,却忽略了学生应该“怎么学”。但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单项活动,不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必须“怎么学”。教学是一项双方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他们应该“怎么教”,还需要考虑学生应该“怎么学”。即便有些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要真正做到这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的特征去考虑应该让学生“怎么学”。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之间,去与他们沟通、交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他们的内心想法。只有足够了解他们,才能根据他们的特点抓住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同时还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拓展知识难度、深挖知识深度的这个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有更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阅读《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书中提到的很多内容对我今后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但要实现把这些收获都在今后的教学中体现出来,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将会实现。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 第3篇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新基础教育”不是不关注教师作用的发挥,而是要求教师在新的水平上发挥教学过程“重组者”、动态生成“推进者”的重要角色,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如在数学课中,“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研究性学习”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问题的情景之中,使教学活动步入“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在这样的课堂中占主要地位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活动。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叶澜教授在阐述新教育观念下的学生观时,认为新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这是教师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一教育行为产生的观念性前提。作为教师要运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练习、回答问题和记笔记,整个思路是跟着教师转,活动比较整齐划一且呈现集体化的特征;而在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是在探究中学习,其个性特点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变得更为复杂和细微了。

三、关注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和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一般来说是用学业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和评价学生;“新基础教育”则更多的是使用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状态的变化。它吸收了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了多元的课程智力结构和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近几年,我校大力开展儿童智能开发实验,开设了音乐、体育、艺术、科技、奥林匹克等多类实验小组近42个,学生参加省市区多类比赛取得了上百项荣誉,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多元智能开发给自己发展带来的益处,表现得更加自信了。同时,多元智能实验反过来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现象,多元评价的推行,改变了那种“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学生脱颖而出。

四、关注学生所在班级的状态。

“新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质量。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学习心境和人际关系,就必须努力搞好班级的建设。在班级建设中,学校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具体做法包括:增设班级岗位,使班级的每个同学在班中都有自己的岗,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建立班级岗位轮换制,使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及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承受变化、挫折能力和自信心,从而锻炼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权利还给每个学生,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多元评价方法,学会规范评价及动态评价,而且要求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由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室牵头,由各班班主任参与,全面研究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们对班级更加热爱了,他们在班级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群体的个性不是靠教师塑造,而是由他们自己用心和行动创造形成的。”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读后感(通用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