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书合同>飘的读后感(汇总30篇)

飘的读后感(汇总30篇)

时间:2023-04-03 09:40:01 其他文书合同 我要投稿

当你认真读过一部名著之后,你一定有很多可以与人分享的内容,这时你就需要把它认真地记下来,并把读后感写下来。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飘的读后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飘的读后感 第1篇

最近,我看了一本描写动物的小说,书名叫:《红飘带狮王》,它的作者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先生。在他写的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不同凡响,这种情感让我思考了许久。

故事的主人公是雄狮红飘带和蜂腰雌狮,他们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深深的爱上了对方,从蜂腰雌狮和红飘带在一起的那一刻,到她帮助红飘带当上狮王,他们一直都恩恩爱爱,但到了拜狮王的典礼中,红飘带骗了蜂腰雌狮,把她一把推开,雄狮凶恶又丑陋的嘴伸向了惊慌的幼年狮……

读了这本书,我沉默了,心想:红飘带答应了蜂腰雌狮不吃幼年雄狮,可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其实,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例如我在马路边看到有两位女性互相破口大骂,听路人说:是因为其中一位答应如果另一位能将她的衣服拿去洗,就付另一位女性一百元钱,但当她洗完衣服之后,那一位女性出尔反尔,说她洗的不干净,不仅不给钱,还要扣她的钱。就这样,她们就越吵越激烈,以至于成了现在吵架的样子。

联想到现实生活,再回头看看书中的`描写,我心里一阵翻腾:为什么,为什么雄狮红飘带要那么不守信用呢?我们生活中难道要增加越来越多的“雄狮”吗?为什么大家互相之间不能以善相待?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信守承诺?难道这就是世道吗?

有很多人,他们一起拼搏,一起战斗,当一个人伤心,另一个也跟着伤心,当一个人高兴时,他们也一起高兴。但当在分钱财的时候,他们各自丑陋的嘴脸暴露出来了,在事前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只拿自己该拿的那一份。”但当事情开始时,他们却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在金钱和友谊两条路上,很多人背信弃义,选择了金钱,但当走上这条路时,他们的心已经死了。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事,说话要讲诚信,不能出尔反尔,否则会被人冷落,被人瞧不起,或许还有可能丧命。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不能背信弃义,要诚信友善,童叟无欺。

飘的读后感 第2篇

“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天的,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

——题记

我起初对《飘》这本书是不大感兴趣的,因而并未看过这本小说。那会儿我的好友正着迷于《乱世佳人》这部电影,她看后便买了原作来品读。中文版和英文版加起来刷了有小十遍,重点情节几乎都储存在脑海里,完全成了个《飘》迷。后来她得知我并未看过《飘》,因此热情的向我推荐。好友她,从书里生动的故事情节一直讲到《乱世佳人》电影里一幕幕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细腻逼真的人物形象,而且对电影里出演的女主角费雯丽感到非常惊艳,直呼:费雯丽饰演的斯佳丽是从书中走出来的!

于是乎,在她的影响下我对《飘》来了兴趣。七月盛夏,瓦蓝蓝的天,偶有阵阵凉风吹散暑热,指尖掠过象牙白的书页,仿佛忆起了一个随风而逝的旧梦,仿佛把我带到了塔拉,斯嘉丽她的红土家园。

小说《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唯一的作品。小说通篇渗透着女性主义思想,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斯佳丽这个女性主人公进行描述。生动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成功地塑造了斯佳丽、白瑞德、梅兰妮、艾希礼等经典南方人形象。故事中斯嘉丽对她红土家园塔拉的热爱、渴望与失去的情爱,是如此的扣人心弦和光彩夺目。书中每一个鲜活段落,都点明老南方逐渐随风而逝的文明魅力。《飘》这部作品,不失为那个时代的绝世佳作。

斯佳丽,是我最钟爱的角色。她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南方女性,她天真活泼,敢爱敢恨,聪敏机智,慎重又有远见。但她也有着高傲、叛逆、贪图虚荣和为达到目的不惜一切的性格特征。

她同时也是一个倔强的人。面对家中一贫如洗的打击,她坚定不屈,毫不妥协;面对母亲的离世,父亲变成痴呆,姐妹们身患重病,她擦干眼泪,努力振作;面对农场的近乎荒芜就连解决温饱都成难题,她毫不气妥,重头再来。斯佳丽她热爱着塔拉这片红土地,像它一样承受着苦难,却也饱含希望。

“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天的,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

小说中也很好的体现出社会巨变所带给个人的一种改变。斯佳丽经历了战争,经历了频繁改嫁,经历自主创业与奋斗,渐渐地显现出了她不轻易认输、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意识。把她的行为重新放到当时的美国,也免不了遭到舆论的迫害。玛格丽特·米切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对女性主义思想的认识,非常成功的塑造出了斯佳丽这一女性主义者的光辉形象,是新世纪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闪光点。但对于我国来说,女性参政问题、女性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女性下岗失业比例偏高的问题、流产和遗弃女婴问题以及婚后居住在男方家所带来的男女不平等问题在当下仍然存在。我国的女性压迫问题如果能真正的解决了,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女性的解放。即使在这一方面会有很长很困难的道路要走,但我始终相信,在21世纪的我们所热爱着的中国,一定能实现男女平等。

我最爱战争时期,守护塔拉的斯佳丽。曾是千金小姐的她在战后被军队洗劫的土地上默默挑拣干瘪的胡萝卜以果腹。“上帝作证,我绝对不要再挨饿!”独立坚韧而又美丽的斯佳丽站在黄昏塔拉的土地上哭过后对着上天发誓永不饥饿那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

这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生活态度何尝不打动人给人以热爱生活的力量?自强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宪问》中的“不怨天,不尤人”正是很好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困难,但请记住,不管面临什么困难,明天还是要继续的。正如斯佳丽一样,好像什么都无法打倒她,她永远能找到一个支点,重新站起来。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是的,在这永恒的红土地,你力量的源泉上,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如果人的一生中注定了要经历困难的考验,那么让我们用像斯佳丽一样自强的心坦然接受,勇敢面对。总会度过的。一切困难,终将都会随风而逝。

飘的读后感 第3篇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惟一的一部作品。《飘》的出版让米切尔瞬间名扬全世界,让这本书成为世界经典小说之一。小说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以亚特兰大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书里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郝思嘉、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是其中的典型人物。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政治态度,以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淋漓尽致的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郝思嘉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位富足且颇有地位的种植园主杰拉尔德·奥哈拉的女儿。她的母亲艾伦为庄园里的黑奴看病,接生。因此,夫妇俩不仅受到白人庄园主的尊重,也深得黑奴的爱戴。

她一直喜欢艾希礼的绅士风度和他英俊的容貌,听说第二天的野外宴会上,艾希礼宣布与梅兰妮订婚时,她心里恼恨不已。南北战争的消息传来,当天晚上的舞会也随之取消。郝思嘉突然决定和梅兰妮的哥哥查尔斯结婚,就这样,任性的她在半个月后成了查尔斯的妻子。两个月后,查尔斯病死在前方,郝思嘉瞬间变成了寡妇。艾希礼也上了前线,梅兰妮从亚特兰大来信,邀请她来查尔斯的姑姑家小住一时散散心。1864年夏,北军直逼南方联邦的首府。亚特兰大被围困,查尔斯的姑姑和城里大多数人家逃离了亚特兰大。郝思嘉接到父亲的信,她一心只想回

飘的读后感 第4篇

又看过一遍《飘》,对这部作品也有更深刻的感受。‘南北战争’这个特殊题材,是《飘》有过人的魅力。在《飘》中,令我感慨良多的不是梅兰尼的善良与坚忍,不是瑞特的忍让与奉献。而是斯嘉丽,这个悸动我心灵的角色,她在困境面前,勇于放弃自己沿袭已久的道德和勇气。或许很多人都会轻蔑与斯嘉丽的自私和卑鄙,但我想那是在动乱年代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做出的最坚忍的决定。她坚强,独立,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她忍着失去母亲的悲痛,让自己成为塔拉庄园和爸爸的保护神。生活就好像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当从颠峰跌落时,也许会跌的头破血流,会跌的绝望,会跌的失去生存的勇气。但如果你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须要爬起来,迎合这巨大的改变。

斯嘉丽是矛盾的,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在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同时她也是勇敢的,从不用虚伪的面具掩饰自己,敢于把自己暴露于众人因她事业的成功而引发的非议之中。

她永远充满斗志,我永远把她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铭记在心,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

飘的读后感 第5篇

而她得不到的永远只是艾希礼。艾希礼是一个绅士,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一身书生气息,他善良,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斯嘉丽。被众多男子环绕的斯嘉丽也自信地以为艾希礼是爱她的,是属于她的。所以当她得知艾希礼马上要和梅兰妮结婚时,当她得知艾希礼不属于自己时,她前所未有的焦虑与不安。得不到的艾希礼不停地骚动着斯嘉丽的心。她一边宽慰自己艾希礼是喜欢自己的,并会为了自己悔婚,一边又盛装打扮舞会以吸引男子的眼球。而最后艾希礼并未如艾斯嘉所想般与她私奔,斯嘉丽也为了气他闪电结婚——与梅兰妮哥哥查尔斯。

婚后的斯嘉丽并没有放下艾希礼,但随着南北战争的发生以及生活的动荡。斯嘉丽渐渐发觉自己对艾希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欢。当艾希礼从战场上活着回来,他衣衫褴褛、形容憔悴,原有的高贵气质已消失殆尽;当塔拉庄园受难,艾希礼却软弱无能;当艾希礼受斯嘉丽之托管理一个木材厂,但经营得很糟糕。斯嘉丽才不能不承认那么多年来。其实爱的只是自己所想的那个完美的艾希礼,那么多年的执着只因当初的得不到。

有时候我们都是为了得不到的东西而苦苦挣扎与执着,而忽略了这件东西是不是心中多想、心中所得。如同斯嘉丽到最后才明白自己真正爱的是瑞德,之前的执着与沉迷,只是因为得不到。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得不到的时候,不时不妨放下而远观之,兴许有新的境遇。有时候,得不到,就不要,多多关注身边的人与事,擦亮自己的心灵,会有别样的发现。

飘的读后感 第6篇

《飘》是全球范围内最畅销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这本书因被改编拍成电影,故又名“乱世佳人。”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而我看完之后,最喜欢的是思佳。问她的不幸而伤感,也为她的'幸运而感动。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夕,塔拉庄园的小姐思佳爱上了“十二以上”庄园主的儿子阿什利,但阿什利却选择了她的表妹梅兰妮。出于嫉恨,思佳嫁给了梅兰妮的哥哥查尔斯。内战爆发后,应征入伍的查尔斯不幸去世,并与之结了婚。而后不久,弗兰克为了报复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对思佳的袭击,瞒着思佳与阿什利等人去参加“三K党”的行动,不料,都陷入了军队设下的圈套,死于这场行动中,思佳再次成为寡妇。后来,他接受了一直深爱她,为她做了很多事的白瑞特的求婚,但婚后的思佳并没有忘掉阿什利,他对阿什利的情感被白瑞特发现,导致感情出现了裂痕,二人最终分居,而当思佳想向梅兰妮袒露自己的过错时,宽容的梅兰妮阻止了她,保护了她和阿什利的名誉。经过一系列的家庭变故,思佳最终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期盼美好明天的到来。

女主人公思佳是幸运的,但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出身在一个环境较好的家庭里,几经变故仍有默默守护她的白瑞特,守护她的挚爱。而在战乱的年代,二次成为寡妇,束缚了她的天性,毁掉了她对爱的向往和期待,因而又是不幸的。

我喜欢小说中的梅兰妮。喜欢她的宽容;喜欢她的善良;喜欢她的处事方式。

我也喜欢女主人公思佳,喜欢她面对困难时的勇于迎接;喜欢她面对责任时的勇于承担;喜欢她面对爱情时的勇于追求。

而令我感触颇深的还是白瑞特的守护因思佳对阿什利无法忘怀而气愤离去这个情节,它让我感触到:要珍惜眼前人,善于发现那些不计回报且无私守护、帮助你的人,切莫等到失去再后悔,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也没有可以让时光倒退的机器。我们总是忽略了的身边的温暖,并且伤害了这份温暖和美好。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对未来充满信心,共同铸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飘的读后感 第7篇

《飘》是美国作家马格丽泰。密西尔所著,作者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写乱世中佳人的命运,写飘然而逝的美国南方文化。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也深受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作者成功刻画了一个个真实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小说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总是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她对于一切好奇的都想知道都想得到。对卫希礼的追求对卫希礼的爱就属这种情况。在希礼身上有着一种思嘉思佳所不了解的东西,这种神秘性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也就足以使她的对他的爱更加深切。

希礼喜欢制造种种颜色鲜明的梦让自己在梦的世界里活动,他不愿回到现实中来,对人生冷眼相待,不乐观也不悲观,在现实中感到不耐烦的时候,便耸耸肩向他的音乐、书本里去躲避。现实中的希礼是懦弱的无能的,就像瑞德说的,卫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即使他在战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这场战争将夺取他赖以生存庄严与辉煌的生活,可他却不曾试图改变它。既无力于改变,那就选择逃避,于是他选择媚兰作为他和旧时代联系最后的精神依托,直到随着媚兰而去才崩溃于瞬间.所以对希礼,与其指责不如同情。

思嘉眼中希礼有一道神秘的光圈围绕着,为此思嘉必须得到他。思嘉的厌恶分明,立场坚定,只要让她明白了或者要做的事,她可以不择手段的去争取,作者在向我们毫无保留的展现她的贪婪、自私、虚荣。以及她的暴躁与率真,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去对她的这些与生俱来的本性说三道四,让人觉得可悲的是思嘉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仅仅是光环是梦幻。当思嘉认清他时,认清她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仅仅是虚幻是光环时,她却失去了瑞德的爱!可惜的还是思嘉,因为她的简单率真,为此付出了她此生最高昂的代价!

瑞德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思嘉,但他更了解思嘉,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 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思嘉十几年不变。他想保护思嘉,宠爱思嘉,照料思嘉,让她事事称心,而思嘉却拒绝了。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思嘉,被卫希礼,被思嘉愚蠢的固执磨光的。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的心,死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没有勇气再去尝试,最后,他绝望了!

思嘉和媚兰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思嘉对媚兰的言行举止都看不惯,而媚兰却在任何场合下处处维护着思嘉。思嘉为了丢去黑纱竟在一个支持战争的舞会上与白瑞德跳起舞来,这种行为在当时真算是把一个上等女人的名誉给丢尽了,于是周围一切人的议论、指责一起向思嘉压来,这时只有媚兰为思嘉辩护,当一个北佬兵来到陶乐抢劫时,思嘉凭着她一时的冲动,将北佬兵击毙在血泊中,她顿觉害怕了,又是媚兰的无声支助给了思嘉勇气,然而这一切改变不了思嘉对媚兰的反感,直到媚兰将要去世之时思嘉突然醒悟了过去的几年里她的确是依靠着媚兰给予的力量闯过来的。思嘉是爱媚兰的,需要媚兰的。这时思嘉知道她一向依靠媚兰并不亚于依靠她自己,媚兰是她的刀、她的盾、她的安慰和她的精力。然而知道这一切为时已晚,她已永远失去了媚兰。

这就是小说中可悲的思嘉,她无法把握、珍惜眼前的幸福,无论是瑞德的爱还是的媚兰友情,她用一生的精力和情感去追求一个光环,最后留下的是永远的痛苦永远的悔恨,一切都随风飘逝。现实生活中又何尝没有像思嘉这种情形呢?我们身边已经拥有的幸福爱情、友情、亲情我们是否用心去体会了?不然的话我们是否也会像思嘉那样留下永远的遗憾?

飘的读后感 第8篇

《飘》,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喜欢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

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觉得斯佳丽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在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

斯佳丽爱的是阿希礼,可是,阿希礼却不要她。就像瑞特说的,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斯佳丽不了解阿希礼,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

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可又有谁不是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便会告诉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书中另一个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兰妮。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性,她几乎拥有了女性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说的,她是他所见过的少数贵夫人中的一个。她是坚强的,她是爱国的,她用她的心爱身边所有的人。当她丈夫打仗时,她在后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当北佬打进城而她又快要临盆时,她依然镇定,当她身体虚弱而没人下地干活快要没饭吃时,她和斯佳丽一样,放下过去所受的教育和优越感,拖着虚弱的身体下地干活,当她看到斯佳丽杀了一个北佬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帮着掩埋尸体,搜查钱财,擦拭血迹,当战争终于结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来到她门前要求照顾而她们自己也没有过多粮食时,她还是尽她所能地帮助他们,因为她希望在远方也有一个好心的北佬女人给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饭吃。

如此一位坚强的女性,却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执着地相信斯佳丽和阿希礼,即使有人亲眼看见他们搂在一起,也执着地相信他们,保护斯佳丽。她明知自己的身体无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却执着地要再为阿希礼生个孩子,最终离开了她爱了一辈子的亲人们。

真的是太伟大了,看着玫兰妮,使我想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古代女性,她们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劳任怨,相夫教子,然后默默无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书中,我最为喜欢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斯佳丽十几年不变。他想保护斯佳丽,宠爱斯佳丽,照料斯佳丽,让她事事称心,而斯佳丽却拒绝了。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斯佳丽,被阿希礼,被斯佳丽愚蠢的`固执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说过,他从来没有那个耐心把剪碎的裤子缝好,再告诉自己这就和新的一样,自欺欺人罢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缝,再也不是原来那条了。

飘的读后感 第9篇

《飘》是一部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的小说,书名直译应为“随风飘逝”,它出自书中女主人公思嘉之口,大意是说那场战争飓风一般卷走了她的“整个世界”,她家的农场也“随风飘逝”了,思嘉以这一短语抒发了南方农场主的思想感情,作者用来作为书名,也表明了她对南北战争的观点,这与本书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这部小说与一九三六年问世,并且立即风靡世界,六个月内共售出一百万册,日销额最高达到五万。一九四九年作者去世时,本书已在世界上四十个国家共销售八百万册,到一九八八年增加到二千五百万册以上,平均每年近五十万册。小说于一九三七年获普利策奖,根据小说拍摄的电影《乱世佳人》一九四0年首演,一九四六年获奥斯卡奖,曾创造连续二十多年获巨额利润的记录,至今犹在世界影坛上享有盛誉。由于这部作品长期广泛流传,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几乎家喻户晓。

这部小说为什么能在美国和世界各国赢得那么多读者,而且历久不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实际上,这部作品中尽管也有世乱兵燹、悲欢离合的动人情景和爱恶交错、情词误会的曲折因缘,但与那些以奇险取胜、以妖冶媚人的所谓通俗之作比较起来,毋宁说它的故事结构是简单的,情节是常见的,作家的艺术手法也是朴实的。再加上题材的严肃性和倾向的明确性,作品的格调便远远超出迎合市民趣味的境界了。

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一是现实主义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南方农场主阶段的生活和南北战争及重建时期的一个重要侧面,二是创造了几个鲜明而丰满的人物形象,后者尤为突出。这是作者在艺术上作出的重要贡献,它已为历史所证明。

作者在人物描写上着墨最多的是思嘉和瑞德两人。思嘉那十年来的生活经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而作为精神支柱的则是爱情、土地和金钱,即对于这三者的占有欲。其中对爱的占有欲更带有掠夺性、猎奇性和盲目性,愈是难以实现愈追求不舍,因此长期专注在艾希礼身上,直到媚兰死后即将获得满足时,才发觉他并不值得爱,才决定移情别恋,但为时已晚。她对土地和金钱的追求也是狂热的和不择手段的,但跟爱情的主观直觉和梦幻色彩比较起来,则主要是现实变革的结果,是战后家业衰败、生活贫困和重建时期金钱至上主义的产物。尽管为了金钱可以委屈自己的肉体,损害自己的妹妹,不惜与弗兰克结婚,但决不牺牲对艾希礼的爱情。因此爱情一旦幻灭,金钱便黯然失色了。这是思嘉最大的不幸,颇值得读者同情,正如她那艰苦创业的精神有时令人佩服。思嘉有一定的叛逆思想,但这是与她的投机性分不开的,都来源于彻底的自私自利和无止境的占有欲。

瑞德·巴特勒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农奴主阶级向资产阶级转变的人物,至少是南方名门望族的一个不肖子。他为人狡诈、冷酷、倔强、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与思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与思嘉一样,只从个人利害出发看待战争,但远比思嘉高明,看得出南方“只有棉花、奴隶和傲慢”,胜利非北方莫属。他对思嘉的爱是真诚而热烈的,这不仅是情欲的追求,也是理智的抉择,因为他认识到了思嘉是他真正的同类,两人婚配无异于壁合珠联。但是他的现实主义与思嘉的幻想几经较量,终于失败了,于是他将爱全部转到女儿邦妮身上,并决心为了她的前途而在生活作风乃至政治倾向上来一个转变,争取上流社会的同情。结果邦妮一死,他的理想便随之破灭,生活乐趣也茫然无存。瑞德是性格最复杂、眼光最锐利的一个人物。他最了解思嘉的强处和弱点,既爱她又轻侮她,既恋恋不舍又不甘屈尊以求,反而采取冷嘲热讽、若即若离的态度,以致在明争暗斗中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不过,正是通过他对思嘉的无情解剖,作者才完成了塑造这个女主人公的艰巨任务。

瑞德走了,思嘉准备先回塔拉,“明天”再想出办法把他弄回来。后来究竟怎样呢?里普莉说,如果时间允许,她可以写出一百种续集来。的确,本书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天地,这正是作家艺术魅力的产物。

飘的读后感 第10篇

人生一世好比草木一秋,常言道浮生若梦,似乎生活就是一出悲剧。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读者诠释了坎坷而又感人肺腑的人生路,谱写了一部壮美动人的爱情史诗。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眼中的斯嘉丽有着如她母亲般端庄文静的外表。一双琥珀色的眼眸楚楚动人,棕红色的卷发随意披散在身后,一袭绿裙勾勒出了斯嘉丽曼妙的身姿,脸蛋既有法兰西血统的娇柔又揉合着爱尔兰人的粗犷,迷人而有魅力。这时候的斯嘉丽菜16岁,花一般的年纪,富庶人家的她娇生惯养、自负固执,有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她天真的以为艾希礼只会爱她,而“像梅兰妮那样的小个儿是没人会爱上她的”她的不曾涉世、任性和幼稚使她活在自我的狭小空间里,也成为她后来婚姻不幸的祸根。

南北战争的战火很快蔓延到了斯嘉丽的身边。在战火弥漫中她独自照顾怀孕的梅兰妮和她自己的孩子,她还受到母亲病危的精神折磨。远方是灰蒙的一片雾气,孤单的身影留下来的是坚强的心。令我最揪心是斯嘉丽替媚兰接生的片段,听到媚兰痛苦的呻吟声,她感到放佛有个牛轭沉重地落在了她的头颈上,斯嘉丽没有逃离、昏厥,而是坚强挺了下来,用清醒的头脑和理智判断挽住了媚兰母子的性命。随后她又拖着奄奄一息媚兰和已被炮火吓坏的孩子逃到亚特兰大,途中他们遇到了一头可怕的老母牛,斯嘉丽知道媚兰的孩子需要奶,而她们需要吃。她怕牛,最终她将自己的一条裙子撕成布条,一条条连结起来,直累的起泡的手指流出了血,颤抖不已地制服了这头牛。斯嘉丽已经不是庄园千金,而是蜕变成了勇敢坚强的女性。

回到塔拉后更大的噩梦却还在等着她,母亲去世,父亲神志不清,天塌了,却再也没有人帮自己顶起来了。斯嘉丽痛心、绝望,但她并非沉浸在悲伤之中。她知道难过解决不了问题,她要像先辈们一样坚强地接受现实的挑战!她整日像个黑奴一样劳作,指挥家人各得其所地工作,擦干眼泪、努力振作、毫不妥协、坚定不屈。这就是斯嘉丽!一个热爱土地,像土地一样承受苦难,饱含激情的斯嘉丽!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我们的心灵又该怎样的无尽宽广?最后,斯嘉丽没有跟瑞德在一起,看似悲剧,但坚信“明天又是另一天了”又何尝不是希望?将自己的眼界放宽,不要自己将自己的路堵死。

人生或许是一场悲剧,但我们仍可以摆正心态,笑对人生!

飘的读后感 第11篇

好久没写啦,不能懒不能懒,只有这样的仪式感能推动我每天写点东西。

最近课比较轻松,上一次看飘还是在高考完的暑假,最近前前后后用了八天的时间读完这本约九十万字的书,读的还算细致,注意到了很多第一次读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果真是常读常新。

先撇开人物形象不谈,谈一谈给我带来的一些启发。

1、只有两个相似的人才能做朋友,才能相爱。在读杰拉尔德在最开始反对思嘉同艾希礼结婚的时候就讲了,没有人能改变她的丈夫。我们谁也改变不了,我们会寻找同类。回想起我的朋友们,后来疏远了的无非是觉得我们聊不到一起了,没有高考、班级等这样强制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之后,我们之间的感情自然慢慢淡掉了。然而朋友也会显现你自己的一部分,识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关系最好的几个朋友。

2、战争是残酷的,无论正义与否,无论冠以什么样高尚的头衔,带给人的灾难是实实在在的。

3、少沉湎于过去。事实上在上一次看完这本书后我一直是这么做的,很神奇,我刚开始读书的时候还觉得上一次真是白看了,但是越看越发现自己的状态在上一次看完之后就有了改变,我很少回想过去的事了,因为一点儿用处也没有,旧事物必将灭亡,思索过多回忆过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先进的生产力必将代替它,能做的只有适应它,并借以变得强大。

下面就故事本身和人物形象写一些东西吧。

故事本身比较简单,三角恋和战争背景,但人物塑造栩栩如生。

思嘉

佩服她的美丽、勇敢,但也为她的愚蠢无脑而惋惜。她是美丽的,懂得如何挑逗男人,但她的那些小聪明实际上只对斯图尔特那样的年轻小伙子有用,若放在瑞德这样的老手身上就难以达到目的了。原因在于方丹老太太说的,她不懂和人打交道,也不爱琢磨这些事情。她太自私了,就算是结过两次婚,她也仿佛对男人、对婚姻一无所知,她不懂夫妻相濡以沫的爱,也不懂对孩子的爱。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杰拉尔德一直将她看作男孩子培养,所以她在各种细腻的心思上不太敏感,毕竟对于女孩子思嘉向来视她们为竞争对手。而且她不会换位思考,她觉得每个人都想像她一样成为富人,为什么不呢?她觉得别人的想法应该和她一样,故不能理解媚兰对她的种种赞美,也不能理解战后人们对旧生活的哀悼,若她能理解一点点,也不至于与旧朋友的关系搞得那么僵,更何况她没有瑞德那样的头脑将失掉的人心重新笼络回来。但思嘉也有很多好的品质,她信守承诺,在战火烧到亚特兰大的时候死守媚兰,将她带回了塔拉;在塔拉被北方佬的铁蹄践踏后,拒绝向亲人求助,带领全家人度过了难关;她精明,看到木材厂的商机就立马投身去干,她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最后取得了成就,养活了家人。同时,她卑鄙无耻,从妹妹苏伦手里抢走了肯尼迪先生;她没有良心,任由约翰逊折磨犯人;她虚荣自负,要瑞德盖奢靡的大房子,追求物质到了极点;她愚蠢无脑,看不清艾希礼的本质,失去了爱她的媚兰和瑞德。只能感叹作者塑造人物塑造的太好了,矛盾与冲突在思嘉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我想在指责她愚蠢的同时应该考虑一下时代背景,那时的女人不能说没有地位,但她们也只是得到了绅士们表面的尊重,我甚至想问这种尊重真的是给女人的吗?难道不是自诩为绅士的男人自己给自己的虚荣心吗?当他们在用优雅的姿态亲吻女人的手时,会不会心里在想“瞧呀,我是多么绅士和优雅!”女人是不该懂算数,不该懂抵押,不该懂政治的,她们应该维持着表面的体面,生孩子也不该吭一声的,可是哪一个家不是女人撑起来的呢?男人是家庭经济的支柱,女人则是家庭精神的支柱了,杰拉尔德在家大吼大叫的发号施令却比不上艾伦宽厚温柔的轻语。只能说非常庆幸生活在这样倡导女性独立的时代,中午时还看到一个女博士说结婚和生育只是选项,很对了。

媚兰

媚兰几乎是全书毫无缺点的人物了,大概唯一的缺点就是她生的不美吧,和思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那小孩子般未发育的身体,窄小的肩膀,鸡心形的脸,但这些毫不减损她的美。我在读的过程中时常在想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胆小,连赶走一只鹅的勇气也没有,在公共场合不敢大声发表意见,总是像个羞涩的小女孩,但她又能在北方佬入侵塔拉时勇敢的提起刀,我们都相信若是思嘉没有一枪打死敌人,她是会不顾一切冲下来的。媚兰也能轻松的赢得所有人的爱戴和拥护,能成为一个集体的精神领袖,我想这是因为她其实是个明事理并且坚定拥护自己信念的女人。她和艾希礼一样,都读书很多,对旧生活念念不忘,但又保持对人和生活的热爱,她只看得到人性的美好,只看得到生活会一天天变好,她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一切都源自她内心深处的善良吧。另外我猜她对艾希礼和思嘉的暧昧是明了的,她看得清楚艾希礼和她自己是一样的人,而思嘉不一样,思嘉热情似火,仿佛永远不会为失去的东西难过悲伤,她知道艾希礼无论如何会忠于自己,再加上思嘉曾那样救了她和小博,她会永远对思嘉好的。

瑞德

老油条啦,西点军校和在社会的经验给了他丰富阅历,他睿智,能看得到商机,靠战争富甲一方;他识人一流,一眼就看出艾希礼与思嘉纠葛的本质;他不囿于社会的条条框框,任凭心意做事,只因他有资本;他敢爱敢恨,向思嘉求婚即便他知道此时的她不爱他,离开时也干脆利落。这样的男人还有什么可苛责的呢?其实前面的时候我在想瑞德到底为什么那么爱思嘉,在我看来他经历过很多女人,除了思嘉的美和与他的相似,他应该是一个在感情上看不开的人吗?或许是他自己的执念吧,一定要占有,一定要得到。

艾希礼

没看书之前看到评论说他是旧贵族的白人废物,但看的时候感觉也没那么废物哈哈。他知道战争是不道德的,但他冒着丢掉性命的风险依然为它而战,然而瑞德也认为战争是不对的,便不去参与,我想这是艾希礼懦弱的表现。他为了世俗的眼光加入了骑兵团,正如他一直以来对思嘉感情的回避,他亦可能了解他的感情是被思嘉的美、被她的肉体所打动,但他懦弱的不去承认,也不去和思嘉讲清楚,他背负着两个女人的爱,却将她们都辜负了。他这样活在过去的人在新时代到来的时候就是第一批被消灭的,在媚兰死后他的精神支柱也没有了,变成了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

飘的读后感 第12篇

一个自由,开放,大胆,有创新,且敢爱敢恨的女主人公斯佳丽让我肃然起敬,留连于书中的故事,忘返于她的命运。关于她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深深陶醉。一口气读完了作品,总期待好的结局,但结果让人遗憾。瑞德走了,她的精神支柱没了,也许她会崩溃,她会颓废,从此一蹶不振,但她没有,她要找回她的瑞德,她要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因为她有着爱尔兰人的倔强,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我桐信,她的这份执着,悔悟会让她如愿以偿,瑞德会重新回到她身边,爱情终归找到归宿,灵魂会得到安慰,一颗受伤的心总会被时间抚平。

斯佳丽,媚兰,艾希礼,瑞德这几个人物的故事演绎了一场有缺憾的爱情故事。一个对爱执着,敢于冲破世俗的女人用她的一生深爱着艾希礼,但阴差阳错,艾希礼最终娶了媚兰,到媦兰垂死之怀,两人才明白,原来他们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美梦,他们活在梦中,梦醒了,才知道彼此的真爱。艾希礼爱的是媚兰,而斯佳丽一直不愿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她深爱着瑞德,她却一直在伤害他,伤的太深。当她明的这一切的时候,都晚了,瑞德离她而去,只留下她独自一人承受爱的煎熬。

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她是一个勇敢,独立的人,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强大的,战争没有压倒她,生活的重担没有摧跨她,她用她的坚强战胜了生活,展现在她面前的是一片美好的生活。但战争,贫穷却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伤害,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始终缠绕着她,梦中她孤独,害怕,而这只有瑞德知道,一个真正懂她,爱她的人。在别人眼中,她高傲,冷漠,脾气坏,心肠恶毒,待人苛刻,其实她是善良的。

这样一个女人,她的内心是强大的,她始终相信明天又是崭新的,美好的一天,她从没有对生活绝望过,正是她的这一种精神,吸引着我,我也要做这样一个人,内心强大,充满希望,迎接挑战,生活才会向你露出笑脸。

飘的读后感 第13篇

《飘》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短暂的一生中唯一一部小说作品。作品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社会为背景,以郝思嘉为主线,描写了几对年轻人的爱情纠葛。

不可否认,《飘》的确是一本好书,仅“南北战争”这个特殊的题材,就已经使《飘》拥有了过人的魅力。

记得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喜欢偷偷找一些名著来读,世界名著像《茶花女》《巴黎圣母院》《简。爱》《傲慢与偏见》等等大都看过。但我唯独就喜欢<飘》。在当时那个年龄看这些书,只是看一些故事情节,根本不能读懂书中的意境,更别说体会书中人物内心世界。

当我有了一些生活阅历,再次捧起这本书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更加的喜欢这本书了。现在就说说我再次读《飘》的感受吧。读这本书,就好比是在读郝思嘉的坎坷人生经历,说坎坷吧,我也不是真的很赞同,她的三次婚姻没有一次是出于真心,她把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这就奠定了他的人生必定是不幸的。虽然不太赞同她的人生观,但赫思嘉这个人物我还是很欣赏的,她的性格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她既想做个像她妈妈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但又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的性格。正是血管里流着的这种充满矛盾的血液造就了赫思嘉敢爱,敢恨、敢说,敢做,对自己认定的目标便勇往直前、不择手段的性格特点。

在《飘》中,令我感慨甚多的不是媚兰的善良与坚忍;不是瑞德对思嘉的忍让与奉献;不是……;而是思嘉在面对困境时,勇于改变自己,舍弃自己沿袭已久的道德和传统的勇气。无疑,她这种勇气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遭遇困境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实在是不喜欢写太多的啰嗦文字,就写首小诗来表述我的感受吧。

飘的读后感 第14篇

心中微微酸楚而头脑震撼的感觉你可曾尝试过?每每想起都激动不以,希望分享却解释不清的经历你可曾有过?心情的起伏、震荡你可曾清楚感到过?我不曾相信只因一个故事可以深深感受,直到走进了《飘》的世界。

偶然的一翻《飘》让我沉醉于思嘉的爱恨情仇,在红土地上长大的她,有着与别人一样的家庭、生活和少女的情怀,但不一样的是她的身上散发着不一样的气质,她看起来复杂、放肆还有点狡滑,但她的内心却是坚强、善良、自由与天真。也正因为这份天真,她追寻着自己相信的爱情,可到头来伤痕累累。不过还好,瑞德一直在她身边,小心谨慎的呵护她,瑞德的爱不显而易见,但却爱得深沉。瑞德说的对,思嘉与他很相似,他们都是在美国动荡的年代里优秀的人才,瑞德曾讽刺南方人只有傲慢,思嘉曾使红土地起死回生,他们都一样能干,可是在感情上却实在算不上精明,思嘉傻傻的爱着不值得爱的卫希里,瑞德傻傻的等着思嘉,终于思嘉幡然醒悟,瑞德却离开了。但是,我相信思嘉一定能追回自己的爱情,因为她天使般的美貌,心灵的坚强和执着,更因为她那自信的话语:“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思嘉的形象并不完美,她有着人性的弱点,但也正是这些,让我感觉她更美好,因为这样她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虽不曾无数次的读过这本书,却无数次为思嘉的魅力所折服,无数次为瑞德的爱情所感慨。多么敬佩玛格丽特米切尔能写出这样一本绝世佳作,不愧是她一生的心血。

飘的读后感 第15篇

读书笔记还是要坚持写下去,选了十年前读过的《飘》。已经过去很久了,很多细节模糊了,斯嘉丽倔强的脸庞仿佛还在眼前。这本书从图书馆借的,记得当时上下册找到的不是同一个出版社,译名有些差别,不影响读起来一气呵成。还特地看了电影,很长很老的电影,然而全程无尿点,一个镜头都舍不得错过。

斯嘉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她漂亮迷人,争强好胜。为了面子,匆忙嫁给一个不爱的人,没多久就成了寡妇。为了保住塔拉庄园,抢了妹妹的未婚夫。对妄念割舍不下,差点沦为第三者。很多人爱她,因为足够真实、永不妥协、充满魅力。

这么久过去了,书中有两点一如当初打动我。一个是老奥哈拉对土地的热爱;另一个是斯嘉丽犹如小草一样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80后,记忆深处是田野的浪漫,村落小房子的温馨。我们接触到的是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面,春天鲜花和香草,夏天繁星和汗水,秋天果实和月亮,冬天冰雪和寒冷。如果没有土地,一切将不复存在。钢筋水泥,也要建立在土地之上。而土地的柔软,能够孕育生命的特性,也让它浑厚惹人爱。因为在土地里打过滚,因为亲眼见过土地里怎样长出庄稼和果实,特别理解老奥哈拉对土地的热爱,自己也一样热爱土地,热爱家园。

斯嘉丽强大的生命力,让我深深着迷。作为农场主的大女儿,在战争前她养尊处优。战争后经历了一系列悲欢离合,她都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永远充满动力,勇往直前。如果活着,就活得漂亮一点。如果还有一点点希望,就朝着希望走过去。如果没有希望,就拼命找到希望,只要还活着。

以前以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没有钱,等后来发现还有更痛苦的事情,是有钱都没有办法解决的。“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不管命运如何待你,都能够姿态优美,从容面对。

飘的读后感 第16篇

初读《飘》,觉得作者不知道在讲些什么,只知故事是从一场宴会开始。后来,再次读了一遍,或许是成长了,便读出了整个故事的曲折、复杂。

纵观全文,我觉得,最喜欢的人物还是思嘉,尽管她任性狡黠、残忍贪婪,但同时在她身上表现出的还有她的娇艳美丽、精明能干。她不像当时的妇女们,她们那么拘谨,又是那么迂腐,而思嘉不同,她是只活泼又不受束缚的鸟儿,在那样一个昏暗的社会自由自在翱翔。当她错误地给艾希礼套上自己精心编制的“礼服”时,她的爱便错了;当她不明白自己的情感,消耗尽瑞德的爱时,她又再次错了。好在,思嘉很坚强,当她两次犯错时,她想起父亲的话:“世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正面自己的情感,不再迷茫、犹豫,她相信明天,明天她就能把握住爱。主人公思嘉便是那么一个有些孩子气,却又坚强,拥有希望的人。

就像艾希礼所说,媚兰是那样脆弱胆小,而思嘉却是那么勇敢。虽然思嘉在爱情上失败了,但是她的生活,她的努力,显而易见得成功。当艾希礼把媚兰托付给思嘉时,尽管心里很不满,但她还是遵守自己的诺言,细心地照顾媚兰。在战争期间,人人都过得很困难,思嘉却靠着自己的努力养活了媚兰还有自己的一家人,虽然很多是靠欺骗弗兰克得来的。或许,有人认为她真是狡猾,手段卑劣,但我却不能认同,思嘉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救所有的人,她不能让父亲的家业毁于一旦。思嘉是那么努力,她执着、勇敢地保护着所有人。

与媚兰相比,思嘉真算不上一个良家妇女,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才更显得真实,更令人感同身受。媚兰太完美,完美到不可能,所以她只能算是一种美好形象的代表而已,这便是我喜欢思嘉的理由,她才是一个正真活着的、有血有肉的人。于媚兰,思嘉刚开始的情感只有嫉妒与厌恶,但最终媚兰的宽大胸怀让她明白了她是喜欢和依赖着媚兰的,毕竟,媚兰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帮助她。思嘉其实也拥有一颗宽容天下的心,战争期间,她以宽容容下了媚兰。正是这样一颗宽容的心,保护了媚兰,也让思嘉看清了自己。

《飘》的篇章是华丽的,它塑造了思嘉这样一个有着自己灵魂,又丰富多彩的人物。让我从思嘉身上认识了她的坚强、任信、努力、执着、勇敢与宽容。全文也因此人物,增添了不少的意趣。

飘的读后感 第17篇

时隔八年,再读了一遍《飘》,仍然是这么多年里我最喜欢的书。

我初二的时候第一次读这本书,现在已经快要大学毕业了。我有些奇怪甚至是惊讶,我依然能够清晰地想起来某段文字和大致的故事情节,或许青春期看过的书总是忘不了吧。从前我喜欢思嘉和媚兰,现在我还是热烈地喜爱着这两个姑娘,或许是我没有长进,这时隔八年的阅读体验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我是一个肤浅的人,小时候不喜欢看战争背景,长大了仍然不喜欢读有关南北战争的叙述,直接略读,也不想去纠结到底南和北谁才是正义的一方,这世上可没有绝对的对错。一些细小的变化是,以前我把它当作一个完完全全的爱情故事,但那时候我一丁点也不懂爱情,就是一些小女生的幻想,这八年里,我似乎也没有懂爱情,却变得不太相信爱情,也没有经历过什么糟糕的情感,就这样慢慢地自然而然地不愿意与异性接触,再大一点来说,不喜欢与人接触。所以这次看的时候,并没有把情感戏当成多么重要的地方,倒是格外关注思嘉身上所显示出的自私虚荣的人性的小毛病,也正因为这小毛病,才让我爱她。

我以前没有发现思嘉是那么有魅力,她的主见甚至她的自我,都叫人深深着迷,但是说实话,比起思嘉,我当然更喜欢媚兰这样的朋友,在现实中的思嘉,或许真的会爱不来。她对别人没有同情心,更没有同理心,她的眼中只有她自己,甚至希礼,瑞德也只是她内心自我的一个投射罢了。在最后,她才发现自己爱的不是希礼,而是瑞德。但是对瑞德的爱难道真的是发自灵魂的爱吗,也许在很久以后,忽然的某一天,思嘉又会发现,她似乎也不是那么喜欢瑞德。

思嘉注定是一个人,她有着傲气与卑劣混杂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只有她自己可以吞咽。塔拉那个有着充满灵动与狡黠的绿眼睛的少女,十二橡树那晚风光无限却内心愁苦的舞会美人,害羞腼腆的查理的寡妇(我倒挺喜欢查理这样的男孩子),在战乱中带着媚兰逃回塔拉的英勇战士,抢了妹妹的老公只为了拯救塔拉的卑劣女人(肯尼迪对思嘉确实也很好了),精明能干的木材厂女主人,最后成为了瑞德的妻子。

每一个阶段的思嘉,都和下一个阶段的思嘉没有任何共通点,修养极好的贵族小姐不会想到有一天她要在塔拉的土地里干农活,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掉进钱眼里爬不出来。她勇敢果断,有着叛逆的内心和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她确实也存在着许多的毛病。与有婚之夫暧昧不清,这是一种没有原则的爱和勇敢,自私冷酷,雇佣囚犯压榨劳动力,爱钱不是问题,人们都希望自己可以过的好些,再者她经历过饥荒以后极度缺乏安全感,从钱中去寻求安全也能够理解,只是一种财富的积累不应该是在对另一种财富的压榨之上的。

可人总是有缺点的,她的那些缺点使她更加的生动,她能让人忘掉原则地去喜欢她。媚兰是圣人,她娇弱的同时却又勇敢,只是我不能理解她对孩子那样极端的渴望,明明已经有了博了,非得再要一个孩子吗,以至于送了自己的性命。瑞德对邦尼的宠爱也有些过头了,如果是把对思嘉的爱加注在孩子身上,那还是难以理解的,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爱一个人的时候难道不该只是爱他,而不要夹杂其他人的影子吗?我想兴许是我还没结婚,对待孩子问题上,我实在是无法找到共鸣,再过十年再读这本书,也许,也许会有新的想法吧。

瑞德和思嘉本可以不要这么互相伤害的,但是对爱的猜疑和顾忌迫使他们这样去做,我爱你但我也希望你爱我,可是我又不能够确定你爱我,所以我要恶言相向保住自己的面子同时不让你看出来我爱你,然后自己一个人内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啊,这样还蛮没意思的。

希礼…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对他我没有太多喜欢也不讨厌。至于亚特兰大其他的居民,不生活在那样的政治背景下,我真的不知道体面的贵族和北方佬的区别在哪里啊,这两种称谓之间真的隔了那么远的距离吗?思嘉一系列的行为在如今看来也并没有很逾矩啊。我还很喜欢白蝶小姐,谁不想做一个到老都被大家保护被大家疼爱的人呢。

爱是虚荣,爱是占有,这世上没有谁陪你到最后,只有自己对自己说,明天会更好。

飘的读后感 第18篇

寒假看了一本世界名著《飘》,又译为《随风飘逝》。这是一篇由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造出的一篇佳作。这部经久不衰的书,曾被翻拍成电影《乱世佳人》。 电影虽有部分内容不同,但是大体是尊重原著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为斯嘉丽的女孩,拥有美貌,拥有土地,拥有成群的异性追求者。 但是她并不在乎他们。她认为她爱上了一个名为艾希利的男人。艾希利样样精通,兴趣爱好广泛,是个典型的“好男儿!”。可惜艾希利不爱她,艾希利爱的是另外一个人,她的名字叫梅兰妮,也就是媚兰。斯嘉丽像她的父亲一样,是一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在表白被艾希利拒绝以后,她恼羞成怒,赌气嫁给了查理斯——一个她并不爱的人。而这一切,都被一个叫白瑞德的人看在眼里。

后来,南北战争爆发了(说实话我支持林肯先生)。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去参加了战争。开战前,南方的人们满怀信心,并且早已有必胜把握。说到南北战争,就必须简短的说明一下。“来自美国北方的共和党人林肯虽然不是解放黑奴的倡言者,但他认为蓄奴不人道,反对扩大蓄奴,而一向以奴隶来发展产业的南方对此感到强烈反对。然而,北方对于南方这种工人的垄断亦产生仇视心理,双方开始出现矛盾。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而林肯在政纲中提及的保护关税及《宅地法》大大削弱了南方奴隶主的利益。这使南卡罗来纳州在1861年旋即宣布退出联邦,而南方各州亦纷纷响应南卡罗来纳州,脱离联邦,并成立“美利坚联盟”,推举来自肯塔基州的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两个月后,南方政府开始发动武装起事,北方政府被逼应战,南北战争开始爆发。”我认为这是美国历史上意义极大的一次解放战争。像艾希利这种“上等人”为了维护南方奴隶主的利益自然要去参战了。白瑞德则留了下来。他说过:建国与亡国都是赚钱的好时机。

后来,事情并没有像南方人想象的那样顺利。艾希利被捕入狱,军队在一步步倒退——在这之前查理斯,也就是斯嘉丽赌气嫁给的人,患肺炎悲剧地死亡了,留下来了小宝宝韦德。斯嘉丽自然没有爱这个韦德宝宝,她和媚兰小姐一起思念着阿希礼。而这时,媚兰发现自己已经怀孕。斯嘉丽为了她在十二橡树的承诺,没有离开媚兰。当小宝宝艰难地被生下来了之后(媚兰乃萝莉),斯嘉丽带着她们赶回了塔拉,却发现母亲已死,父亲痴呆。

战争夺走了斯嘉丽的一切。她从绝望,到后来开始自强,骨子里的傲气终于发挥得淋漓尽致,她撑起了整个一大家。在这期间,白瑞德时常出现在斯嘉丽左右,给予她帮助,连出城都是白瑞德在帮忙——因为亚特兰大当时正被包围。后来,艾希利奇迹般的幸存了下来,回到了塔拉。可是生存的问题一直缠绕着他们,生活非常艰难。最后,斯嘉丽想到了白瑞德,他一定能够帮助他们。于是她做了白瑞德的情妇,他们还生了一个宝贝女儿叫美兰。白瑞德非常爱美兰。他把自己所有精力与金钱都献给了美兰,可她却在骑马时意外身亡。自然,斯嘉丽也很悲伤,但是白瑞德对她已经不闻不问了。

在这期间,斯嘉丽一直没忘记艾希利,他们的关系似乎亲密了许多。白瑞德渐渐淡出了斯嘉丽的生活圈。后来,媚兰由于第二胎难产而死,视之为情敌的斯嘉丽知道了媚兰的良好品质,同时她发现,她从艾希利身上所渴望得到的,都没有找到。这才明白,她爱的是白瑞德。她回去找白瑞德,可是白瑞德已经准备离家出走。斯嘉丽悲痛的向他乞求,他抛下了一句话:“亲爱的,我根本不在乎你。”走了。

说实话,我对斯嘉丽深表同情。她的整个青春都在追逐她追逐不到的,而她所拥有的都在青春中随风飘逝。她的家,他身旁的小伙子们,她的家人,媚兰,还有一直深爱着她的白瑞德,都离她而去。她变得一无所有。不过,这种事情的发生,绝不是偶然,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她身上的良好品质,如勇敢,坚强等,都让她在遇到种.种困难时都不向命运低头,即便最后白瑞德离开了她,她仍然在想:明天,我会想办法把他搞回来,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而她的虚荣和固执,让她失去了很多。她的家,她的土地先不说,白瑞德,那么适合她的人,当他已经彻底失望离去的时候才反省过来自己需要的是白瑞德。又或者说,爱艾希利爱的太盲目,以至于最后才发现自己完全不爱他!从她的教训中,我总结出:一,不要失去之后才明白自己曾经拥有。二:不要浪费掉自己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三:学会去了解一个人,这样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和遗憾。

不愧是世界名著,第一次读就有这么多的感受。相信以后懂得更多时,明白的就更多了。

飘的读后感 第19篇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读的书确实不多,尤其是名著、世界名著。在学校时,匆匆地读《茶花女》、《红与黑》等,也许是由于文学素养的浅薄,或是世界观的差异,它们并没有带给我多大的震撼。暑假时,友人推荐我读一下《飘》,当时还记得她很神秘,开玩笑地说了声:“读完了,你会改变你的择偶观呦!”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它,很惭愧自己像老牛走路似的看书速度,却也不敢恭维自己看得有多精。读完后,心里有股淡淡的惆怅感觉,朦胧中,总觉得自己身上依稀有思嘉的身影。读完《飘》,它确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更唤起我对过去的懊悔。同时,对书中的描述的人生、友情、爱情,我也感触颇多。

关于人生的善与恶,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毕竟我走的人生路还不及三分之一。十六岁的我,想法也许是很幼稚的。《飘》中女主人公思嘉·奥哈拉并不是传统观念的好女人,她有着迷人的外貌、聪慧的头脑、坚强的内心、果敢的行为。同时,她也骄傲、贪婪、虚荣、追求实际,甚至曾经有过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她渴望爱情,不顾一切世俗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但当感情和现实利益相冲突时,她毅然将经济需求放在首位。如果说我佩服思嘉,那我更衷情于瑞德,因为我也同样的崇高自由,他的豪放不羁,他的现实,他的勇敢,都传神地说明了他在乱世社会中成长的一个人才,是在乱世生存与发展的强者,强者应适应任何一个社会,这也成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在经济社会中对精神的取舍,在面对新生事物时,是适应还是回避?思索过后,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启发!

谈到友情,虽然在《飘》中,作者并没有极力去描写友情,但媚兰对朋友的这份友情仍然是让我羡慕不已。记得桑费有句话:“朋友有三种:爱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忘记你的朋友。”我想媚兰就是那种爱思嘉的朋友。她对思嘉感恩、感激,甚至为了她可以去死,她的真心在临死前终于让思嘉明白她是她唯一的真正朋友。在人的一生当中,谁能没有朋友?有几个真正的朋友便成了人一生最珍贵的东西。对待朋友,最好也是最真的办法--那就是真心!

读完了整本书,我也摘出了最喜爱的两句话:

“美貌并不能使人高尚,衣着也不能使人尊贵。”--警告贪慕虚荣的人。

“我向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他们黏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一模一样,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一一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而不想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一遍匆匆的略读,并不能体味多少真谛,也许,等我再读几遍时,会有更多的收获吧。

飘的读后感 第20篇

“还是把这个问题留到明天去想吧,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句自白看来似是心如冷灰,也充满了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的迷惘和惆怅。

有着倾城容貌、羡人身材、独立个性还是个富二代的斯嘉丽,年少时并不珍视自家的庄园与家乡的红土地,然而在经历了太多不同寻常的事情——对阿希里的失恋、初次失败的婚姻、家人故土相继遭遇不幸、逆转成为女强人和巴特勒的离去后,斯嘉丽的心中是无法不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的,也逐渐领悟了故土的含义。也许一切往事都会随风飘逝,然而深深刻在心中的,还是难以随着时间褪色。

等等事件,究竟是如何造成的?是女主人公多次错误的选择导致的吗?还是心灵交流遭遇中断、难以为继?

年轻的斯嘉丽,爱慕虚荣又有着过强的自尊心,富于幻想而又整日担忧现实与想象情境会多少有不同。因为一个美丽的夏日黄昏、一次彬彬有礼的来访、一双难以读懂的棕色双眼,斯嘉丽自认为爱上了这样的阿希里。在无意听到阿希里的订婚消息后,神不守舍的她整日都想着如何劝服阿希里私奔。我们这位天真而执拗的姑娘,开始陷入一种不利于她的理智和清醒发挥作用的境地。劝说的失败、行为的鲁莽,的确“有失小姐的体面身份”。终于,阿希里的婚礼上她外强中干、内心泣血不止后一气之下接受了梅兰妮兄弟查尔斯的求婚,结婚典礼上还悔恨道“我彻底失去阿希里了!”在整个清晰或模糊的世界中,有了一双明亮的双眼、不再沉迷于幻想并敢于抬头直面也许惨淡的事实,才是成长。然而一往情深的斯嘉丽从头到尾怕是都没把深爱阿希里的幻影抛到九霄云外。

巴特勒船长的出现,无意中改变着斯嘉丽的生活,甚至是她自己、他们两个。每个战火纷飞的场景,几乎都有他的身影,天气或炎热,或冰冷,那个平日看似爱挖苦人、嘲笑人的巴特勒,却是危难关头冲过来保护斯嘉丽的英雄。他们有着雷同的性格,反抗着传统、并叛逆刻板的信仰,以及务实的作风和关键时刻冷静理智的头脑——以及少有的诚实和勇敢。

紧急从亚特兰大撤离,是巴特勒带着斯嘉丽和待产的梅兰妮共乘一辆偷来的破旧马车外逃。可以想出,如果船长单独逃跑,速度会提升多少。也许是巴特勒心中认定这是一份责任,不管是看做斯嘉丽等人还是几位南方逃难女士,船长那一种美国公民的本土精神自然而然流露无疑。

当斯嘉丽欲冲破世俗的眼光,独自联系家庭以外的陌生人并接手一个即将破产的锯木厂时,家里的所有人都一致保持反对态度——包括当时的丈夫弗兰克,因为以那时的主流意见,女人尤其是已婚妇女,外出经商是有违“妇道”的,更是件危险的事。此时的斯嘉丽骨子里的傲气及务实作风又突显出来。她大胆地裁下母亲遗留的窗帘做成一件华美的外套,顶着黑妈妈“大逆不道”的白眼;她不顾路上危险,独自乘着马车前往监狱寻求帮助。但是此时的巴特勒资金被林肯政府冻结,无能为力。气急败坏的斯嘉丽本色毕露,愤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还给了冷冷地说“你在欺骗我”的巴特勒船长一记响亮的耳光。随后我们的女主人公认定他不会再给自己帮助了,就在一筹莫展时,斯嘉丽却无比惊奇地注视着已富可敌国的巴特勒走来。

其实,斯嘉丽吸引人之处不仅是外表和家世。我的眼中,斯嘉丽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坚强独立的独特精神,绝不失是充满独特魅力的优秀品质。内战后的南方一片衰败,塔拉庄园一蹶不振,连家人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这样的情况下,斯嘉丽放下以往的小姐身价,亲自下田地、摘棉花、挤牛奶、忙厨房,还照顾家里两个重病的妹妹和一个精神异常的父亲。白嫩细腻的双手长满老茧,迷人飘逸的卷发沾满汗水,如此的重担,落在一个20出头的美国女性柔弱的肩膀上,她却为全家人撑起一片独有的天空。

然而,此时的阿希里——那个让斯嘉丽心软的阿希里,却躲在书房中,寻找着他记忆里和理想中一去不复返的世界。伴着他哗哗翻书声的,正是斯嘉丽辛苦的劈柴声。

小说中巴特勒、斯嘉丽两人一起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巴特勒对斯嘉丽不断的关心爱惜,而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斯嘉丽心里自以为对阿希里念念不忘,无数次忽略和伤害一个丈夫的自尊心。美蓝的死终于让巴特勒心灰意冷。一个雨夜,巴特勒以一颗无比破碎的心淡然地向妻子诉说了往日的一切,随后踏上了追寻家族温暖的征途。幡然醒悟的斯嘉丽苦苦哀求丈夫留下,亦无力回天。苍白的脸上,那张赌过气、开过心、卖过萌的脸上,早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相思已断,独孤冷月,夜夜盼,却是人去楼空,只有静静听钟摆在漆黑的夜,摆了一下,又一下。

历史如烟。那场南北战争,那幢烧毁的楼阁,那些挣扎在历史洪流中不愿屈服的人们,那双凝视前方、挂满泪水的眼睛,那颗冰封的心脏,均随风飘逝。飘逝的,也不只是伊人心。

飘的读后感 第21篇

生于盛世,做个佳人;生于乱世,仍做佳人。

——题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在我的认知里,所谓佳人,通常都是这样的形象:美丽而柔弱,善良又温暖,遗世独立,不染纤尘。然而,在《飘》里,我见识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乱世佳人——斯嘉丽·奥哈拉。

斯嘉丽这个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个好人。至少善良宽容的梅兰尼比起来,她除了拥有无比的勇气之外,几乎缺乏了所有传统意义上的“佳人”应该具备的所有美德。然而,也正是她的勇气,让她成为了这本书,甚至是这本书背后的那个时代里,最令人钦佩的女性形象。她在混乱的南北战争里,与炮火擦肩,与死神作对,顶着鲜血与尘灰,向心爱的人一路高歌着狂奔而去。她杀过人,也差点被杀;她结过婚,却守了两次寡。幸好,即使如此,她仍勇敢向前,对生活充满希望。就像她所说的一样“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所以她积极而又乐观的面对着每一个新的一天。这样的好,又怎能不令人心生敬意?

事实上,我对斯嘉丽这一形象的感情又不至于敬佩那么简单。准确的说,我是有那么一点儿瞧不起她的。瞧不起她对阿希礼的苦苦纠缠,更瞧不起她直到瑞特离开才明白自己的心意。我甚至觉得,她前半生的追逐都是盲目的,就像瑞特所说,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上,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这或许就是这个求而不得的可怜人的可悲之处。

与其将斯嘉丽看成一个完全褒义的存在,我更宁愿将她看作一个亦正亦邪的人。也正因为主人公抱有的复杂态度,我曾一度不知该如何评价这个故事。哦,对了,故事,一开始,我的确将它当做一个故事来读,但最后,却读成了一本人生的教科书。这是一本教科书,关于生存和生活,关于自强和斗争,关于友情和爱情,关于包容和忠贞,关于努力与勇敢,很多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教会了我很多。阿希礼教会我忠诚与专一,梅兰尼教会我善良与宽容,瑞特教会我清醒与爱国,斯嘉丽教会我坚持与勇敢。但同时,他们也让我反省,反省如何爱人、爱物、爱事。先自稳重,而后爱人。细细想来,这本书想说的,也不过是这么个道理。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并牢牢地抓住它,如果得不到,就始终为之努力,无论如何,从不言弃。

我很庆幸,生活在这个没有战乱的太平盛世。也很明白,纵使在盛世,你我也应做个佳人。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去,那它就是喜剧,如果你沉湎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到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副坏牌。所以,无论生活如何待你,你都应万分感激并为之努力。

飘的读后感 第22篇

《飘》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喜欢斯嘉丽的坚强勇敢,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梅兰尼的外柔内刚。

故事发生在南北美战争期间,讲述了一个女孩面对战火毁灭的家园,鉴定不屈,豪不妥协。她爱土地,并像土地一样经受苦难,包含激情。

我佩服斯嘉丽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够不顾社会上的言论开创自己的事业。她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当战争打到亚特兰大时,她凭借坚强的勇气带着刚刚生完孩子的媚兰逃回了塔拉农场;当她回到家得知家中的变故时,她又艰难的扛起了一家十几口的生活重担;当战争失败,维希礼从战场回到家中时,她慷慨地接受到了他的一家;她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战争结束,亚特兰大市一片狼藉,她意识到木材将是未来应用最多的产品,果断地买下一家木材厂,从而赢得了财富;她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当她第二次怀孕时,仍然坚持不懈的奔波于木材厂。这使她顺利地从逆境中站了起来。可以说斯佳丽是那个时代的女强人,拥有着成功的事业和令人羡慕的家庭,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故事中另一个值得我们敬仰的女性就是梅兰尼,她几乎拥有了女性能够拥有的所有美德。她用她的心爱她身边说有的人,即使是嫉妒她、恨她的斯嘉丽,她也待她如姐妹。她的丈夫在前方打仗,她在后方默默的支持,做她力所能及的事。当斯嘉丽打死一个北佬的时候,她没有惊慌,她能干保持镇静。如此一位坚强的女性,却又是那么的温柔善良,善解人意。

《飘》是一本值得我们咱三回味的书。文字优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飘的读后感 第23篇

刚开始看《飘》的时候,总会觉得女主角斯嘉丽本人没有什么高尚的品格吸引我,只是觉得她单纯是个喜欢游玩,喜欢舞会的肤浅姑娘,并整天周旋于那些围着她转的崇拜者和她所欣赏的人。

当斯嘉丽向阿希礼建议与自己私奔被拒后,便任性的与自己不爱的查尔斯结婚,岂料南北战争却夺取了她丈夫的生命,自那斯嘉丽便成了个带着孩子的寡妇,这对生性活泼好动的斯嘉丽好说无疑是个难以忍受的结果。由于战争斯嘉丽家里变得一团糟,十口人的`生活遇到前所没有的困难,这时斯嘉丽开始变得强韧起来,她靠着自己的力量撑起了家中的重担,展现了女性的毅力和魄力。

在爱情方面,虽然斯嘉丽历经了许多波折,并很久都搞不清自己的真实情感,但最后还是弄清了自己爱的其实是常在患难时给她勇气,让她踏实的瑞特,最终两人还是成就了一段美好良缘。

“还是留给明天去想吧……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句是斯嘉丽名句,其中透着美好的乐观情绪。当我们遇到困难无所适从的时候,我们不妨想想这句,它会给我们力量!

飘的读后感 第24篇

《飘》这本书写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斯嘉丽的家庭也因为战争而被迫搬迁。斯嘉丽也因此遇到许多磨难,但她始终那么坚强,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会勇敢地去面对,从不退缩。

斯嘉丽的勇敢我们不用质疑,因为事实摆在眼前。当斯嘉丽家的东西将被抢走,而对方又带着枪时,斯嘉丽没有被吓哭,而是从容地把值钱的东西藏好,她甚至把东西藏在婴儿的尿布里。当有人抢走斯嘉丽的东西后,斯嘉丽没有服从,而是拿起一个女人所不使用的东西-枪,对准对方,扣下板机。当强盗死后,鲜血流一地,别人都十分害怕,只有斯嘉丽仍然镇定地想办法,把尸体埋起来。

斯嘉丽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女人。当原本的家产几乎变得一无所有时,斯嘉丽没有恐慌,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它们。斯嘉丽的妹妹已准备好嫁人,逃离这苦难的地方,但只有斯嘉丽留下来保护家产。很快,斯嘉丽就通过做生意赚钱,并用当时爱人敌视的也是最便宜的黑人。在斯嘉丽的智慧和努力下,棉花生长,有东西吃,条件也变得好,但是斯嘉丽不是满足于现况,而是用这点本钱,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

斯嘉丽的能力总是让人无法相信这只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另外斯嘉丽的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她的能力,智慧一样让人敬佩。

斯嘉丽是乐观的,她总是相信明天会更好,因为明天毕竟是新的一天。

斯嘉丽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坚强的重要,我们要擦干眼泪,在阳光下微笑,用坚强去与困难抗争。我们一定可以成功的,因为斯嘉丽正在对我们微笑呢,你看到吗?

飘的读后感 第25篇

少年时代读很多经典,有很多书中的人物逐渐淹没在记忆里和成年后的日常琐碎里,但是始终有个身影一直都在,她有着绿色的眼眸,她喜欢的绿色的裙子衬得她的皮肤更加白皙,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她和那些淑女如此不同,她的优缺点那么让人过目不忘,一如她的容颜。

《飘》是著名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最出名的作品,它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主人公斯嘉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敢,叛逆,智慧,担当以及在战争和生活的磨砺下仍然自强不息感动了每一位读者,其中当然包括我。她的少女时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的,她深受父亲的宠爱,又是社交界的宠儿,拥有一大批追求者,然后遭遇情场失意,倾心已久的艾希礼娶了别的姑娘,斯嘉丽看上了柔弱的媚兰,冲动之下嫁给了媚兰的弟弟,而后苦难接踵而来,先是失去新婚丈夫,然后深爱的母亲去世,父亲变痴呆,姐妹身患重病,整个农场近乎荒芜,斯嘉丽要撑起整个农场,十几口人吃饭都在指望着她,她在遭受打击过后,擦干眼泪,振作起来,她去邻居地里找吃的,摘棉花,为了农场,为了家人她愿意做任何事情,紧接着是农场需要大笔钱交税,不然就无家可归,她开始绞尽脑汁,百般筹划,穿上用窗帘的做成的裙子去找白瑞德借钱,失败后甚至不惜用“诡计“抢了姐姐的未婚夫,牺牲自己嫁给他筹到了农场需要的钱。

直至后来一切的一切,她的个性如此鲜明像钻石在闪光。她的缺点也如此明显,她的忌妒和冲动让她和自己不爱的查理结婚,她的执拗和倔强使她失去了第二任丈夫,深爱她的白瑞德也在他们的女儿死去之后再也忍受不了她的冷血无情,贪得无厌又肆无忌惮,离开了她。她爱艾希礼,为了追逐爱情甚至曾恶毒地希望媚兰死去。她自私,为了达到目的她可以用尽一切手段,她无知,为了钱,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她愚昧,一心认为爱的是艾希礼,面对白瑞德深沉的爱,她却无动于衷。在小说最后,“我不能让他走!我会有办法的!”她心痛的发狂,心想'明天回到塔拉庄园我再去思考。到时就能挺得住了。明天我就有让他回来的对策了。无论如何,明天是另外一天了”斯嘉丽执拗又有些可爱的个性让人又爱又恨。让人想去责备她又想去给这个姑娘打气加油。“Tomorrowisanewday“这句话不知道鼓舞了多少濒临绝望的人。

这个坚强,勇敢,又浑身充满缺点的姑娘成为了永远的经典,在人生路上鼓励着我,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飘的读后感 第26篇

在暑假期间,我又读了美国文坛作家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本书获得了1937年的普利策新闻奖,更是作者花费10年之久写出的经典,也是作者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由本书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在1939年上映后,获得了12项奥斯卡大奖。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本书主要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前后,种植园主女儿斯嘉丽的爱情故事,本书情节变化较大,常有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并且融入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其中我有两个感触很深的情节。第一是斯嘉丽的父亲杰拉尔德老先生,骑着马在那扯着嗓门高唱,并且骑到另一头想跳篱笆,还对已逝去的妻子爱伦说:“爱伦,看我跳篱笆,”之后就倒地而亡,而在这之后,斯嘉丽的女儿美丽决定骑马跳更高的栏杆时,她大喊:妈,你瞧我的,这句话是斯嘉丽仿佛听见了马啼声与跟美丽相象的声音,爱伦,你瞧我的,但已经太晚了,美丽死了。

我觉得这本书成功的将南方人当时的生活状况体现出来,常常有许多充满爱的悲剧发生,如梅兰妮死时的嘱咐、杰拉尔德老先生死前的话语、美丽死前的快乐时光。

让我很惊讶女主的坚强,虽有的惨状发生,但情节总是往好的方向走,让人联想起结尾的那句话,明天我会想个办法把他弄回来,必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正如白瑞德所说的,我们都在阴沟里,等着有人要望星空。

飘的读后感 第27篇

《飘》是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为背景的爱情小说。小说以亚特兰大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背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以"乱世佳人"斯佳丽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情纠葛。

在思佳丽的大半生又是为爱所迷惑的时,因为迷惑而做了很多错事。知道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她一直钟爱的艾希礼并不爱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优秀。其实她爱的并不是艾希礼,而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完美形象。艾希礼越是拒绝她,她心中的那个形象就越完善——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恰恰因为她错误的迷恋,才使她错了身边真正的幸福。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人要学会明辨是非,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指间溜走。

值得欣慰的是,在思佳丽的爱情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为之已晚的,当她彻底的失去艾希礼,失去女儿,丈夫瑞德也已离她而去之后,她才意识到原来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她于是抛开心灵上的创伤与悔恨,相信自己一定能挽回瑞德的心。“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如果许多人对爱情都能有这种乐观自信的态度,那么许多爱情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在品读《飘》的日子里,多少次我与之同喜、同闹、同悲、同笑。几许惆怅,几许欣喜,几许感慨,几许惊叹。掩卷息,留下的是强烈的震撼和一生的感动。

飘的读后感 第28篇

有时候特别羡慕斯嘉丽,有一个特别了解自己的人,而且还特别疼爱自己,有时想这种男的存在吗?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斯佳丽十几年不变。他想保护斯佳丽,宠爱斯佳丽,照料斯佳丽,让她事事称心,而斯佳丽却拒绝了。所以当他们的女儿出生时,瑞德把他所有的爱都倾注于她的身上,邦妮不像斯嘉丽,邦妮爱她的爸爸,瑞德能从她的身上找到温暖,找到希望,找到爱。但是他曾经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斯佳丽愚蠢的固执磨光的。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说过,他从来没有那个耐心把剪碎的裤子缝好,再告诉自己这就和新的一样,自欺欺人罢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缝,再也不是原来那条了。瑞德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斯佳丽,但他更了解斯佳丽,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斯佳丽却从来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他累了。

唉,想起来也的确挺伤感!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艾希里,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德,那她就不会失去他。

《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以文学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部绝世佳作,值得一看。

飘的读后感 第29篇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当你面临挫折时,是否能真正的勇敢面对,坚定地说一切都不是事?《飘》的女主公斯佳丽有着美丽的面孔,甜美的声音,婀娜的身姿。她容颜倾城,可真正让人倾服的是她的勇气和信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希望。原本万事无忧的斯嘉丽,遭遇种种变故。财富泯灭,故亲离世,至爱磨灭,而她仍旧满怀希望,计划着未来。

我的未来只有我做主。不管是雨有多大,风有多强,雷有多响,我们也要镇定自若,坚信明天的到来,怀着憧憬说一句:“明天,你好。”

一个正确的目标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啊,不要因现在安逸的生活而沉沦,因为这样只会让你在面对挫折时显得不堪一击,谁能保证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像斯佳丽那么坚强,那么勇敢?我们要珍惜当下,更要感恩当下!

飘的读后感 第30篇

“如果我与你一起陷入泥潭,我是希望你能出去的。因为你出去了能拉我一把,让我也摆脱困境;如果我太重实在拉不出去,那我听你给我讲讲别处的风景,也不错。”

这大概是玫兰妮的独白。

我曾一度错愕。

斯佳丽对已婚的阿希礼依旧报着热烈的爱慕之情,而玫兰妮作为阿希礼的夫人,于情于理她都应厌恶斯佳丽。斯佳丽的嫉妒堪称恶毒,曾一度想撕破玫兰妮的脸,渴望占有阿希礼。倘若是我,定是和斯佳丽过不去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但是她没有。

似乎认为世间的一切人心都是向善的,所有的坏人和坏事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所存在的。不嫌弃妓女的募捐;虔心照料着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伤员们;将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尽量向好处想。我几度无法理解她的善良。

我曾充满锐气。对于给我留下伤痕的人,很难去原谅。惯于拿着放大镜去看周遭,只觉天锈迹斑斑。于是我宁愿蜷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安全又温暖。

渐渐地,蜷曲在自己的世界,仿佛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深深浅浅的伤疤没有随着时间的治愈而消失,锈迹依然存在。一幢幢友谊城堡拔地而起,而我像是一个冬眠过久的兔子,将将才意识到自己的晚醒。

生活还在继续。快活的人儿依旧快活,三三两两的在周遭忙碌着,嬉笑戏谑声一切一如往常。而独独你远离在外。像是一只刺猬被遗忘在时间背后。我开始觉得迷惘。

你惊心动魄,而世界一无所知。你翻山越岭,而天地寂静无声。当时间缓缓流淌,和你过不去的只有你自己。

往事重理,也许曾经的旧疤已不算苦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都过去了。我仿佛看见云雾之间一袭玫瑰礼裙的玫兰妮笑着,朝我招手。我恍然大悟。

每个人都绝非完美,既然自己都做不到,何必这样苛求他人呢?而你像一只刺猬,竖起根根泛着寒气的刺对着世界,怎会有人愿与你相拥?

当你收起尖锐,当你褪去冰冷,当你愿意将善意与温暖播撒与世界,就算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季,世界也会蔓延出粉色的气息。人的一生多么短暂,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

进而由衷的佩服玫兰妮。她用自己的善良去感化骄纵的斯佳丽,她用爱与宽恕去对待阿希礼,她总是先为他人着想最后才是自己。玫兰妮是富有的。因为所尽心付出的每份美好,都收到了来自平行时空的甜美的糖果。在寒冷的秋夜里,她含笑播下一颗有一颗种子,于是在第一场春风微拂时,世界回馈给她簇簇鲜花和春意盎然。

试着给周遭一片温暖,你所给予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伸手、每一次原谅、每一个善良,都会化作早春的微风、仲夏的蔷薇、浅秋的落叶、暖冬的红梅缤纷了你的世界。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飘的读后感(汇总3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