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管理办法合同>突发事件管理制度(汇总5篇)

突发事件管理制度(汇总5篇)

时间:2023-05-31 15:30:06 管理办法合同 我要投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制度,这些制度通常是指人们所遵循的行为规则或行为准则,或者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规则、习俗等。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稳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师生、家长满意”为目标,以预防事故发生为主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

二、组织管理

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任副组长, 为组员,并形成园安全常规管理网络,工作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指导和落实。

三、具体措施

(一)幼儿园防火安全措施

1.配备相当的消防器材,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建立安全通道。

2.开展防火、灭火知识教育。

3.定期检查园舍线路,查看电线是否裸露,损坏定期检查电器查看是否运转,避免火灾发生。

4.教育幼儿不玩火、不燃放烟花爆竹,以免引起火灾,如发现火情,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拨打火警119。

(二)防止幼儿触电安全措施

1.幼儿园的房屋顶要设有避雷针,遇到雷雨天时室内最好不开电视机、录音机等电器,防止雷电顺电器击中幼儿。

2.雷雨天时教师切不可带幼儿到室外,防止雷雨击中或损伤幼儿。

3.幼儿园的`电灯开关插座应安装在幼儿触及不到的地方,防止幼儿触摸。

4.对幼儿进行经常性的教育,防止幼儿触电。

⑴教育幼儿不乱摸电源开关、插座、防止触电;

⑵教育幼儿不用湿布、湿手去触摸电器,防止触电;

⑶教育幼儿不要捡拾掉在地上的电线。

⑷教育幼儿不要在距离电线、电线杆较近的地方玩耍,防止触电。

(三)防止幼儿食物中毒的措施

1.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保持个人卫生,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2.严格实行炊具餐具消毒工作,做到一人一碗、一匙一杯。

3.保持食堂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开展灭鼠灭蚁、灭蝇、灭蟑螂活动,防鼠、防蝇、防尘、防腐。

4.精心做好食品定点采购工作,认真执行购买验收制度,做到购进物品有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食品合格证,仔细查看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批号、产地、厂家、防止买到假冒伪劣食品;购回蔬菜做到用淡盐水浸泡两小时并冲洗干净后加工使用。

5.食堂操作人员要按要求操作,做到食物加工干净卫生煮熟。

6.做好师生卫生教育工作,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做好经常性消毒隔离工作时,对幼儿使用的茶杯、餐具、便池及生活设施,定期清洗消毒,茶杯、餐具做到餐餐消毒,不吃剩菜剩饭,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幼儿必须全程足量,按期接计划免疫,以增强其机体对常见传染病的免疫力并建立幼儿计划免疫接种手册,对因故漏种的要及时补种。

3.对每日幼儿出席情况进行登记,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做到防病工作,发现传染病后及时向防疫部门报告,及时隔离传染源,对接触者进行预防和检疫,对班上进行各项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在检疫期间不并班,各班工作人员固定病儿隔期满后,须有医疗单位证明,方可回园。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无故缺席的儿童,应及时家访,了解缺席的原因,如果幼儿在家接触了传染病或患传染病,应予以处理。对接触者立即采取预防措施,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6.保持食堂环境卫生清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服务,精心做好食品的选购工作,注意食品是否有卫生许可证号及三期,防止购买到假昌伪劣产品,食物的加工必须干净卫生、煮熟。

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第2篇

根据食品安全的有关法规、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经营实际制定制度。

一、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是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店(单位)有义务及时、主动、有效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和蔓延。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四、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店(单位)的应急处置措施:

1、采取措施立即停止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的食用和使用;

2、密切注意已食用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的人员,一旦出现不适症状的,立即送至医院救治;

3、保护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现场,控制和保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以便有关部门采集、分析等。

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第3篇

第一条为了及时、妥善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人事争议引发的集体上访、罢工等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劳动人事争议引发的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集体上访、罢工等突出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

第三条处理突发事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及有关劳动政策、法规,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处理、就地解决的原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出的实际问题和合理要求,应当公正处理,妥善解决。

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尽快恢复生产和工作,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及时提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条劳动行政部门应当组成由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劳动监察、工资、保险、劳动安全卫生、信访、仲裁等有关业务部门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

第五条劳动行政部门获悉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后,应在四小时内将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人数、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社会反映等情况,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有劳动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建立以劳动行政部门、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为主,包括信访、公安、工会等部门配合的突发事件协调领导小组。

各地劳动行政部门要及时召集协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并指定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组人员。

第七条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组人员应及时赶赴突发事件发生地开展工作。动员职工推举3至4名代表参加突发事件处理活动,说服其他职工返回工作岗位或居住地,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

第八条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人员应当督促企业与职工代表进行协商,促使双方达成协议,使突发事件得以平息和解决。

第九条协商不成的',协调领导小组应当提出处理意见或经当地政府同意作出处理决定。处理意见书或处理决定书应及时送达双方代表,并督促双方当事人认真履行。

第十条突发事件协调领导小组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对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侵犯职工合法权益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应责令用人单位迅速纠正错误,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违反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劳动条件达不到要求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应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整改,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应要求用人单位做好善后工作,并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对职工提出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要求,应向职工讲清道理,做好说服教育工作。由于职工一方的不合理要求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应依据责任大小由责任人予以赔偿。

第十一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运用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等法律手段,纠正突发事件当事人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当事人自愿申请仲裁,且属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受理范围的,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特别仲裁庭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突发事件矛盾有可能激化时,协调领导小组应及时提请公安部门依法采取防范和紧急处理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对个别无理取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员,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对社会影响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突发事件,劳动行政部门应协助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及时补充要害工作和生产岗位的空缺,保证工作和生产正常进行。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协调领导小组应及时写出突发事件处理结案报告,报送当地政府或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劳动行政部门有责任督促有关方面尽快落实处理突发事件时商定的有关事项。对善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防止突发事件出现反复。

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第4篇

一、成立防火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

(一)成立由园长、后勤分管业务园长、保健人员、

各班级班主任组成的防火领导小组;

(二)后勤人员组成灭火行动组,积极协助专业灭火人员的工作;

(三)各班教师、保育员负责疏散引导幼儿;

(四)保健教师协助医疗人员负责救护工作。

二、日常工作要求

(一)防火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不断完善防火设施,紧急通道标志明显,每班配有紧急疏散方案。

(二)幼儿在园活动时,活动室前后门、走廊门必须处于打开状态,各通道必须保持畅通;

(三)食堂操作间、加工间保持通风。排油烟机要定期清洗,不留油垢;

(四)要加强对幼儿和工作人员防火安全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全园教职工做到会使用灭火器。结合教育内容进行防火演习,使其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技能。

三、报警和火灾应急处理

(一)发现火灾后,必须立即拨打119报警。在报警电话中,要说明以下情况:起火单位、位置、着火物、火势大小、火场内有无化学物品及类型、着火部位、报警人姓名、单位及所用电话等,并派人员在醒目处等候接车;

(二)报警同时,开启消防电源,打开应急照明设施和安全疏散标志;

(三)在消防人员到达前,由灭火行动组尽力控制火势蔓延;

(四)若火场内有人员,则应用灭火器具减弱火势对人员的威胁,全力疏散、抢救人员脱险逃生;

(五)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发生爆炸事故、烧毁重要物资、形成大面积燃烧等影响全局的情况,应列为主要方面予以处理;

(六)灭火行动组应分秒必争,迅速行动,找准着火点,果断扑救,抓住时机,不等不靠,为继续开展全面深入的扑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七)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保持道路畅通,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八)扑救固体物品火灾,使用灭火器;扑救液体物品火灾,使用灭火器、沙土、湿的棉被等,不可用水;

(九)不得组织幼儿灭火;

(十)及时报告主管单位领导;

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第5篇

第一条为了及时、妥善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人事争议引发的集体上访、罢工等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劳动人事争议引发的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集体上访、罢工等突出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

第三条处理突发事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及有关劳动政策、法规,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处理、就地解决的原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出的实际问题和合理要求,应当公正处理,妥善解决。

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尽快恢复生产和工作,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及时提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条劳动行政部门应当组成由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劳动监察、工资、保险、劳动安全卫生、信访、仲裁等有关业务部门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

第五条劳动行政部门获悉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后,应在四小时内将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人数、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社会反映等情况,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有劳动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建立以劳动行政部门、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为主,包括信访、公安、工会等部门配合的突发事件协调领导小组。

各地劳动行政部门要及时召集协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并指定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组人员。

第七条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组人员应及时赶赴突发事件发生地开展工作。动员职工推举3至4名代表参加突发事件处理活动,说服其他职工返回工作岗位或居住地,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

第八条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人员应当督促企业与职工代表进行协商,促使双方达成协议,使突发事件得以平息和解决。

第九条协商不成的,协调领导小组应当提出处理意见或经当地政府同意作出处理决定。处理意见书或处理决定书应及时送达双方代表,并督促双方当事人认真履行。

第十条突发事件协调领导小组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对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侵犯职工合法权益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应责令用人单位迅速纠正错误,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违反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劳动条件达不到要求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应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整改,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应要求用人单位做好善后工作,并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对职工提出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要求,应向职工讲清道理,做好说服教育工作。由于职工一方的不合理要求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应依据责任大小由责任人予以赔偿。

第十一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运用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等法律手段,纠正突发事件当事人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当事人自愿申请仲裁,且属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受理范围的,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特别仲裁庭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突发事件矛盾有可能激化时,协调领导小组应及时提请公安部门依法采取防范和紧急处理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对个别无理取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员,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对社会影响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突发事件,劳动行政部门应协助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及时补充要害工作和生产岗位的空缺,保证工作和生产正常进行。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协调领导小组应及时写出突发事件处理结案报告,报送当地政府或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劳动行政部门有责任督促有关方面尽快落实处理突发事件时商定的有关事项。对善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防止突发事件出现反复。

《突发事件管理制度(汇总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