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书合同>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汇总24篇)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汇总24篇)

时间:2023-05-27 08:50:01 其他文书合同 我要投稿

作为教师,为了给别人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经常需要撰写教学设计,而通过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效率。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1、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2、提前熟悉教材内容。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

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板书:语文园地)

通过历史悠久文化的介绍,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铺垫。

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板书: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

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1)

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

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板书:详略得当)

5、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和场景。)

三、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板书:词句段运用)

1、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2、请学生来说说不同的词语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

3、想一想,在句子中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处。(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板书: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

4、动脑子和同学比比,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想想它可以被用在哪里?

举例:

班上的调皮鬼又闹笑话了,淘气包率先没绷住,笑得是前俯后仰,班长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班上最文静的小书虫都情不自禁地嘴巴一抿,险些笑出声来。

教师总结:

原来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意思相近,是一组近义词。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哦,一定会让你的作文读起来更加有趣!

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板书: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师: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为了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取一个说法,比如说课本中的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是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这样类似的说法就是民俗活动的寓意。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

师:那你还知道其他民俗活动和吉祥寓意吗?

(比如说傣族泼水,寓意去除污秽,迎接美好)

(比如,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

请和同学交流交流,并且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大家交流。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万事足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事事顺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奇妙之处,学习在作文中使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通过朗读和迁移运用,学会活学活用写作小技巧。

这里还可以积累近义词。

了解生活中的民俗和吉祥寓意,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

五、教师布置作业。

尝试背诵《长歌行》。

鼓励学生提前了解《长歌行》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诗背景。通过预习课外搜集资料和课外搜集,请学生为新科做准备,更加熟悉和了解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家乡的其他节日的场景。(不少于150字)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抬、信”四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4、初步理解“坐井观天”寓意。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坐井观天”寓意。

教学准备

青蛙、小鸟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他们是谁?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坐井观天》,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不仅读起来有趣,还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字词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见带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井沿无边无际抬头不信青蛙回答

1、词语:指名读齐读

2、生字组词:这些红色的字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谁来单独读一读。

3、并组一个和书上不一样的词。

指名,开火车

4、生字、组词、造句:下面来点更难的,谁能读字、组词,再根据你组的词造一个句子呢。

(二)朗读,理解

1、默读课文,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故事?

@你从课文第几自然段看出的?读一读。生齐读。

“井沿”是指哪呢,看,老师画了一幅简笔画,谁来指一指,哪是井沿?(指生认)。那老师还要请你帮个忙行吗。你能把小鸟和青蛙请到它们相对应的位置上么?指着说一说。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2、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读他们争论的话,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课文的2-7自然段。)

(1)男女生对读。(老师旁白,男,青蛙。女,小鸟)

(提出问题: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能在文中画出来么)

出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理解:“大话、不过。”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理解“无边无际”,什么是无边无际。(生回答)

教室能说是无边无际么,操场能说无边无际么,什么能说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田野)

(出示图片: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咱们大家和老师知道的`无边无际的事物一样么?)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该怎么读,应该体现出什么?(带动作读)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2)老师读青蛙,生读小鸟。

(3)小组合作读

(4)表演读(动作)

三、理解寓意

他们就这样争论起来了,那他们到底谁说的对呢?(小鸟)。小鸟为什么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呢?

“飞了一百多里。”小鸟到过很多地方。

说话训练:小鸟飞啊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用课文中一句话说说。(天天坐在井里,见识少,目光短浅)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青蛙笑了,当别人告诉他的时候,他听了没有?反而笑了,说明什么?(自以为是,不听别人劝告)

现在我们回到课题,坐井观天,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们用来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板书:无知、自以为是)。如果青蛙想告别无知,他应该怎么做?

四、拓展

如果这只青蛙有一天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让跳出井口的青蛙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认识了了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呢,我相信我们都会做一只跳出井口的青蛙,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做一个知识渊博,不自以为是的人,下课!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具准备:

红、蓝三角形各若干个;彩色笔3支;一张16k白纸的1/4。

教具准备:

主题图5幅。

教学过程:

一、摆摆猜猜,引出课题:

1、师:请生在桌上摆出一个红的三角形,紧挨着一个蓝的三角形,一个红的三角形,一个蓝的三角形……问:猜一猜,接下去该摆出什么颜色的三角形?为什么?

2、先同桌两人商量后全班交流。

3、引出课题:“找规律”

4、点:摆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规律?“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这样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摆放“一红一蓝”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引出“找规律”的主题,让学生发现“规律”就在身边,而且很鲜明,激起探索“规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规律”

1、 主题图1:庆“六一”联欢会,装饰教室,挂彩色的三角形

(1)、接着挂什么?为什么?

(2)、先两个同学商量后全班交流:“一黄一红”的次序排列的。

(数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循环变化规律的渗透,在上面操作的基础上抽取出来,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列。由实践操作过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规律”。)

2、 主题图2:

教室里又挂上了彩灯美丽吗?漂亮吗?为什么美丽漂亮?“一盏红灯笼,一盏彩灯”(数量相同,形状,颜色变化规律。)

3、 (黄) (红) (蓝)……你能发现这幅画的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告诉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量、形状、颜色等变化的规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由简单渐渐过度到稍复杂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的丰富多彩。)

(变化循环的内容由原来的2个物品拓展到3个物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更慎密的数学思想。)

三、排队游戏,拓展规律

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圆形,为下课跳圆舞曲作准备。

想一想接下去会请谁?愿意上台的请举手(通过举手了解学生发现规律的程度:男生举手多,还是女生举手多)(数量由一个增加到2个)指名让学生自己请同伴。(让学生亲自参与规律形成的过程。)

2、 你还能创造出另外有规律的排法吗?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演示,最后全班组际交流。

(开放式的“规律”设计,一下子将学生的视野打开,感受到“规律”的美丽)

(“找规律”学生在熟悉的“排队”情境中感受,让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学习)

四、再次感受,表达规律

1、 很快的找出规律:“一个萝卜,二个辣椒,一个萝卜,二个辣椒……”

(1)、形状(萝卜,辣椒)颜色(白,红),数量(1,2)循环变化的规律

(2)、看到的规律写下来,用数字表示(对着图写)

2、欣赏老师画得图,作出简单评价,先四人小组后全班交流

2个黄的 ,6个蓝色的 ……

(颜色,数量,大小循环变化规律)

(一方面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循环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感性的图形中抽取出数字,为数字排列规律的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设计图案,创造规律

1、 静思:(美丽、漂亮、有规律)想一想准备画什么?怎样表达?要求:先静静地思考一会儿后动手操作。

2、 独立创作,指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3、 四人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1)、将自己创造的图案介绍给大家,其余3人验证规律是什么?

(2)、将规律写下来。板演的两位学生先进行,后全班学生各自进行。

(设计有规律的图案,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将作品展示出来,请大家欣赏,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同时享受到创新的乐趣。)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规律的事件隐含着数学问题。让我们努力地发现生活的美,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

课后反思:

“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考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内容的选择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数学精神。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

1、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课前准备:观察校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天高云淡,瓜果飘香……面对这样的景色,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去秋游,今天我们就来商量一下怎样订一个秋游计划。

二、读课题,明确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秋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秋游方案。

第二课时: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秋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性: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部分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 平均分

教具学具:

演示教具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 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 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 、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 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 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 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 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85页《找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涂一涂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涂一涂活动发现排列规律,能准确地进行猜测、推理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磁珠若干,作业纸每人一张。

学具准备:

彩色笔

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法: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教学程序

一、在生活中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教室里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是县二小的老师。有客人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呀?一是向客人问好,二是用掌声欢迎,今天的这个欢迎仪式由点特别,孩子们先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然后你们再照着做两遍,好吗、师:从你们的掌声中,发现了什么?哇,你们真厉害,说得很棒!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这样按照一定方式来排列的事物,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做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回答是儿童节)

⒈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你们看他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啊!他们是用什么来布置的?(出示主题图)(生:他们是用彩旗、小花、灯笼来布置的。)那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它们是胡乱摆放的吗?你们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

⒉出示彩旗图(彩旗按红黄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红黄红黄红黄红黄师: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师:你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知道的?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小花又是怎样摆放的呢?

3.出示小花图红紫红紫红紫红紫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4.出示灯笼图让学生同桌互说:它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说说下一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红蓝蓝红蓝蓝红蓝蓝红蓝蓝

5.大家看到自己动手布置的会场特别漂亮,高兴地在会场中围成一圈跳起舞来。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

三、在操作中创造规律

1.猜一猜(课件出示:)师:同学们想不想利用刚才学的知识来做一个涂色比赛。让学生说一说。

2.摆一摆学生摆规律老师在上面摆磁珠,当我停下来的时候,让学生摆出接下来那个的颜色,好吗?

3、涂一涂自己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师:不光图形有规律,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四、在生活中欣赏规律。

联系生活实际找规律、欣赏规律带给我们的美。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有规律的现象,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可以创造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口算题卡做两页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意义

小鸭是小猴的2倍,6÷3=2

小鸡是松鼠的4倍,8÷2=4

教后随记

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

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一)学习“观”字。(教师板书:观guān)

1、“观”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2、“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怎样解释?

3、用“观”字组词。

(二)学习“沿”字。

(教师板书:沿yán)

1、“沿”字的声母、韵母各是什么?是第几声?

2、“沿”字是什么意思?“井沿”是指井的哪一部分?

(三)学习“别”字。(教师板书:别bié)

1、“别说大话了”,“别”字在本课的意思是表示禁止、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

2、怎样记住“别”字的字形?

3、用“别”字组两个词。

(四)学习“际”字。(教师板书:际jì)

1、请同学们数一数,“际”字是由几画写成的?

2、结合课文讲讲“际”字的意思。

3、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五)学习“抬”字。(教师板书:抬tái)

1、说说“抬”字的左边、右边各是什么?

2、请同学们做一做“抬头”的动作。

3、用“抬”字组词。

(六)学习“信”字。(教师板书:信xìn)

1、说说“信”字是怎样写的?

2、“信”字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3、用“信”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

(七)学习“答”字。(教师板书:答dá)

1、“答”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2、与“答”字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问)

3、用“答”字组词。

(八)学习“百”字。(教师板书:百bāi)

1、仔细看一看,“百”字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多一横?

2、“百”字在本课是指数目,除了可以组“一百”这个词以外,还可以组哪些词?

(九)学习“弄”字。(教师板书:弄nòng)

1、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住“弄”字的字形?

2、“弄”字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三、巩固

(一)做猜字游戏。

(二)你能从字形结构上给这课的九个生字归类吗?(观、沿、别、际、抬、信这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答、百、弄这三个字是上下结构的。)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观、际、答、弄”四个字。(教师在玻璃板上写这四个字,用投影仪映出。)

(一)“观”字的左半部是“又”字的变形,“捺”变成“点”。

(二)“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三)“答”字上面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写时,竹字头只占田字格上半格的二分之一。

(四)“弄”字的下半部“廾”,不要写成“开”,第五笔“一”要写得稍长些,还要注意“起笔”在“横中线”下,“收笔”写在“横中线”上。(压在“横中线上”)

(五)指导学生写字头(教师桌间巡视、指导)。

五、综合练习

(一)读卡片上的生字、口头扩词。

(二)写生字,每个字写两个,组一个词。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9篇

一、学生分析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3、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

2、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3、进一步学会一些队形队列基本运动、游戏、健美操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4、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5、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结合教学常规,进行队列队形教学。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重点侧重于趣味游戏游戏、健美操、短跑、投掷、跳远等项目,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这些方面的练习。

(2)教学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老师要求相对较慢,在进行一些协调性方面的练习时,学生可能不容易接受。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创设课堂情境,提高课堂趣味。

2、抓好课堂常规,多给予学生表扬、鼓励。

3、多培养体育骨干和学生组织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4、采用直观教学方法,精讲多练,搞好自主、综合、拓展研究。

5、教师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五、教学进度

第1-2周课堂常规

第3-10周健美操一、二级

第11-17周趣味游戏

第18-20周复习健美操和游戏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盘称,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给姥姥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生2:克和千克的单位使用有误。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gkg)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认识“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2分硬币.请同学们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种轻轻的,像没有感觉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

(生举例)

[评析: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1克很轻很轻的质量意识,通过学生充分比较、衡量到底有几个绿豆重1克?从而让1克的质量概念逐渐清晰、深刻。]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师: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同学们纷纷掂量、猜测,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开胶布。很自信的给自己的小组插上了一面红旗。)

[评析:通过趣味性的掂量、猜测活动,巩固学生对较轻质量的认识,为学生估计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做了知识的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的主动,积极性很高,充满喜悦之情。]

3、感知、认识“千克”

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轻也不重。

生:有点重。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几袋物品(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请你们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组活动)

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估计的结果。

(有大约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师:实际上发给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教室内传出了“耶”——!)然后,老师拿出1袋锯末,1袋铁块从这两袋重1千克的物品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说:锯末看起来多一些,铁块看起来少一些。。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们体积不同:但是他们都重l千克。

[评析:学生通过掂量亲身体验1千克重的洗衣粉的质量.先形成1千克的质量表象.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举例1千克重的物体.然后,再来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物体的质量.充分的体验、感悟形成了1千克的质量观念。]

4、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盐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

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盐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三、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家听一听。(PPT出示各种秤)

2.学会用秤称物品(练习读取盘秤上的数值)。

请你称一称你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盘秤。(介绍用法)请各小组互相合作。

3.培养估测意识。

(1)先称1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四、全课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芳芳写给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问题了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小调查

1千克鸡蛋、1千克苹果等各有多少个?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重点

1、练习运用声旁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7个,初步学习写字两个“之、爽”。

2、了解人类与树木之间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字卡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朋友,同学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不要发出声音,认真观察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朋友。

(师板画杨树)

师:你们认识这位朋友吗?

生:是杨树(大叶杨)??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

生1:因为杨树的树皮象眼睛。

生2:因为杨树的树干又细又直。

师:你的观察真细致杨树树皮的纹路象眼睛,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大叶杨吗?正因为它的叶子又大又宽,所以树的名字叫大叶杨,它是杨树的一种。

师:你们不知道吧?大叶杨的性格十分可爱,它最喜欢唱歌了,你们想知道是怎样唱的吗?

生:想!

师:想知道它唱了些什么吗?

生:想!

师:那今天啊,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杨树之歌》!

(师板书课题:《杨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杨树之歌》一课。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生:想!

师: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用你自己喜欢和拿手的方法解决!比如—— 生:查字典!

生:看后面查字表!

生:问问同学或老师!

师: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吧!感受一下优美的《杨树之歌》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完了,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认字情况。

游戏:贴绿叶

请看黑板上的生字,你认识哪个,就来拿哪个,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它的,读出音节,读对了,请你将树叶贴在大树上,给它增加一片绿意。(同学们上来拿树叶)

三、品赏朗读,体会意境。

(一)、初读感知课文。

师:大叶杨到底是怎样歌唱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生读??

师:哪个同学告诉老师,大叶杨是怎样歌唱的?它在歌唱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啊?

生:“哗啦啦、哗啦啦??”

师:哦!原来大叶杨是“哗啦啦”地歌唱的。小朋友们,现在啊,你们就是一群可爱的大叶杨,你们也来“哗啦啦”地唱一唱吧!

生:“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师:同学们真是一群活泼的“大叶杨”。请你们说说,你们刚才在“哗啦啦”地歌唱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高兴。

生:快乐。

生:愉快。

生:兴奋。

师:哦!大叶杨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啊!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吧!

师:恩,老师感受到了快乐!

师:大叶杨在遇到风雨时会怎样歌唱呢?它遇到了刮风,它唱得怎样?

生:唱得欢快!

师:为什么刮风了,它还唱得那么欢快呢?

生:因为有风儿替它伴奏,它会唱得更加欢快。

生:因为风儿来了,大叶杨的叶子一摇一摆的,象在跳舞一样,显得特别欢快

生:因为它觉得风儿来和它做游戏了,所以它唱得特别欢快。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下雨时大叶杨唱得怎样呢?

生:唱得响亮!

师:那又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想象一下。

生:因为有雨儿和它一起唱歌,所以它唱得特别响亮

生:因为雨打在叶子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声音格外响亮。

生:大叶杨的叶子好比是鼓,雨点好比是敲鼓的小棒子,它敲上去就会发出特别响亮的声音。

生:有雨点和大叶杨一起合唱,它会唱得特别高兴,特别响亮。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想象力极其丰富,你们一定体会到了大叶杨唱歌时的心情。

师:大叶杨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那没有风雨的时候,大叶杨怎样唱呢?

生:悄悄地唱!

师:那让我们把大叶杨的不同歌声唱出来吧?好吗?

生:好!

师: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大叶杨的歌声好吗?咱们来合作一下!

师生合作读第一小节

师:哪个同学自己来说说刚才你们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我们读得不错。

生:我觉得我们读得比较有感情。

生:我觉得刚才我们读“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时,声音大了点,不够轻柔。

师:那你来试试看好吗?

生:“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师:你们听出“悄悄”的感觉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吧!

生齐读。

生:还不够轻,把“悄悄”的感觉表达出来。

师范读,生再读。

师:恩,很棒!这回老师听出了“悄悄”的感觉。

(二)、读第二小节,体会感受

过渡:出示课件,公园里的大叶杨也在悄悄的唱,它在唱给谁听呢?生观看课件

师:大叶杨悄悄唱给谁听呢?

生:唱给学步的小宝宝听。

师:伴他干什么呢?

生: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师:还唱给谁听呢?

生:唱给白发的老奶奶听,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生:唱给下棋的老爷爷听,和他悠闲度时光。

师:你理解的真不错。

师:看,你们就是图上这些会唱歌的杨树,想象一下,你会对树下的小宝宝、老爷爷和老奶奶唱些什么啊?请同学们和你的同位讨论一下吧!也可以唱给你的好朋友听!

生讨论

师:请你们把你想唱的歌说一说吧!或者唱出来!

生:(说)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千万别摔跤,慢慢走啊!

生:(唱)哗啦啦,哗啦啦,老奶奶,请你多聊一会儿吧!

生:(唱)哗啦啦,哗啦啦,老爷爷,可别输给“敌人”啦!

师:恩,老师也听出来了。同学们看看图再来想象一下:大叶杨除了唱给小宝宝、老爷爷和老奶奶听之外,它还会唱给谁听呢?你们根据课文的格式再来续编一小节吧!

生:唱给空中的小鸟,让它飞得更高。

生:唱给地上的小草,让它长得更绿。

生:唱给亲爱的老师,愿她永远健康快乐。

生:唱给辛苦的农民,让他们不在受累。

生:唱给辛苦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忘掉工作中的烦恼。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你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还特别地热爱生活。师:你们唱得真好听,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有小宝宝听了一定会非常愉快。同学们再看看插图,你们看,听到大叶杨的歌声,树下的人们会有什么感觉啊? 生:他们一定很开心。

生:他们会非常愉快。

师:对,他们会感受到生活过得怎样啊?

生:他们一定觉得生活过得很美好。

生:他们听到大叶杨的歌声,他们一定感到很幸福。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幸福美好的感觉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分组读

师:你们听出幸福的感觉来了吗?

生:我听出来了。

(三)感悟第三小节

师:大叶杨每天为人们默默地歌唱,它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呢?接下来的第三节老师就交给你们。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生自由读??

师:你们喜欢哪句话,可以站起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或者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读一读,问一问,请同学们帮你解决。大家自由地说一说吧!

生:我喜欢这一句“感谢金色的太阳,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让我们染上金黄。”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我觉得这样的景色很美!

师:哦!你感受到了杨树在春天和秋天不同的变化。

生:对,在春天,他们是一片翠绿。

师:到了秋天呢?

生:它有披上了金黄色的衣服。

师:大叶杨之所以这样美丽,是谁的“功劳”啊?

生:是“太阳”!

师:对,是太阳使它们变得格外美丽。

生:我喜欢这一句“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读到这句话,感觉心情特别愉快。

生:我喜欢这句话“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

师:说说看!

生:这句话让人感觉很欢快,而且大叶杨为人们送去凉爽,我很喜欢他。

师:对,我们应该感谢它。

生:我也喜欢这句“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但我不太理解这个“边唱边拉起手来”的意思。

师:哪个同学帮帮她,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觉得这句话是说大叶杨枝叶很茂密,树叶象一只只手一样牵了起来。

生:我想路旁的大叶杨肯定不止一棵,他们连在一起,加上树叶又多,就象一个个小朋友牵着手一样。他们一边拉着手一边唱着。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到位。你明白了吗?

生:我懂了,其实,我心里是这样的想的:我觉得一棵棵的杨树排在一起,它们的影子投在地上,连在一起,就象很多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一样。

师:你这样理解不但富有想象力,而且新颖独到。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太阳让大叶杨如此美丽,是谁让我们的大自然这样美丽,是谁让我们的生活这样美好呢? 生:是杨树。

师:对,是杨树给我们送来了歌声,它默默地为我们——

生:奉献!

师:是啊!大叶杨将自己的歌声默默地奉献给了我们,还为我们遮阴挡雨。

生:我们应该向它学习。

生:我们应该保护它。

师:对,最后让我们一起唱起《杨树之歌》吧!

师生共同朗诵!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是老师用自己温暖的手给予学生慈母般的爱。体会到爱的伟大力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8个字,会认13个字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他常这样握孩子的手,但在道格拉斯的心里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课时分配 2 教具准备 字卡、录音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这画上有什么?(一只手)画的是谁的手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老师的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配乐范读课文。

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并且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我发现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生字学得怎样呢?老师考考你们。

(1)教师喊,学生找。

(2)学生喊,教师找。

(3)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

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生字很快就学会了,这首诗你们读得怎样呢?

请5个同学读课文,一人一节。

三、精读课文,体味银杏树的爱。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学,有没有信心?老师有个

小小的建议。出示: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

通过读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学生按建议自学。

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读,比赛读,评价读示范读。教师指导读。)(随机板书)

学习两个自然段。

自学其他的三小节。

指名配乐通读课文。(刚才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读的课文也特别棒,谁能勇敢的站起来,完整的读一遍课文给大家听。)

学习两个自然段。

自学其他的三小节。

指名配乐通读课文。

谁能勇敢的站起来,完整的读一遍课文给大家听。)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2、自己读,再思考这个问题。

3、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初步了解银杏树的爱。

六、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1、教师进行生字检测,会认的生字进行组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微型小组讨论难记字的记字方法。

(2)、学生当小老师教认生字。

(3)、小游戏:看谁抢的快。

七、教师总结全文。

说一下你的收获!

老 师 的 手

板 班级 上课 家庭 赐给

表扬 佳肴 永恒 握手

兴致勃勃 表里如一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目标

1.用已掌握的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会读8组字词,会背对联,了解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特点。

2.会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4.通过收集描写春天的词句、展示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5.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自主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读8组字词,能准确搭配词语。

教学难点

准确搭配词语。

课前准备

春景课件、《小鸟小鸟》歌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仔细观察,看看图上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比一比谁发现得多、谁说得好。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利用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自读自认生字新词。

2.同桌互听互读,体会每组两个字在音、形、义方面的不同。

3.电脑出示生字,学生读字组词。

4.电脑出示句子,学生在读句子的过程中来分辨每组两个字的不同。

(二)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读通顺,读流利。

2.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倾听教师读时的节奏和语调。

3.师生对读,读时注意上联低缓,下联高而平。

4.指名读,齐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我会说

1.自己思考空白处应填哪些词语,教师指名说一说。

2.除了刚才填过的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也很恰当?在小组内交流,看哪组填得又对又多。

3.展示各组的交流结果。

4.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些这样的词语吗?找一找,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用《小鸟小鸟》歌曲导入,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口语交际。

2.教师播放春景课件,学生认真观察植物、动物、天气以及人们活动的变化。

3.学生在小组同伴面前自由说自己的“新发现”。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把观察到的说出来。

4.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新发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5.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教师揭示学生把自己的话加以整理写下来。写好后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

二、展示台

1.展示自己写话的成果,与伙伴分享写话的快乐。

2.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3.展示自己写的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

4.展示自己从宽带网中查找的资料,说一说各市的市花在春天里竞相开放的美好景象。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 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

3、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6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

2、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事物的排列方式。能动手创造简单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能发现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旗;小花;灯笼。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口念:拍手拍手偏偏头拍手拍手偏偏头拍手拍手偏偏头……

师:我们休息一下吧,静息.

一、通过猜颜色的游戏,感知规律的含义。

同学们第一行猜的很棒,第二行却猜得乱七八糟的,几乎没有猜对的,是不是表示你们退步了呢?是什么原因?

看来啊,有规律就好猜,没有规律就不好猜,规律确实很重要,这节课咱们就来”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数学小精灵聪聪,让小精灵带着同学们去参观会场布置。

1、课件出示彩旗图

①通过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孩子们清晰的认识什么是“一组”并板书。

②给孩子们强调回答问题要完整,如这里的黄旗、红旗为一组,完整的说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

2、课件出示小花图

①先让学生读一读,读完一组之后,稍微停顿一下,让别人闭着眼睛听就能听出规律。

②通过提问题,找一找谁和谁是一组,圈一圈每一组,让学生理解“重复排列”的含义。并板书。

③提出新问题“谁在重复出现?”加深对“重复排列”的理解。

3、黑板上出示彩旗图、小花图。

让孩子反复用语言说一说彩旗、小花的排列规律。

①彩旗: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老师想继续往后摆一面小旗,你觉得该摆什么颜色的小旗?

那老师再继续摆一面呢?

谁能完整的再来说一遍小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②小花:小花是按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老师想继续往后摆一朵小花,你觉得该摆什么颜色的小花?

那老师再继续摆一朵呢?

谁能完整的再来说一遍小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三、强化巩固,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灯笼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①读一读:读读灯笼、小朋友的排列

②圈一圈:圈出灯笼、小朋友的每一组

③说一说:说出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四、达标训练

刚才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儿,那就是找规律,那么找规律是干什么的呢?为什么要去找规律呢?找规律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应用规律去顺得的解决一些问题。

1、说一说后面藏着谁?

2、如果继续摆下去,第6个是红色吗?

五、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1、我说你接。

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

白天黑夜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2、欣赏图片

六、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先说,然后师指着板书总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再来读一读这几个字:一组一组重复出现。

生活中处处有规律,只要大家用心观察,多动脑筋,一定能发现且创造出更多的规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七、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一组重复出现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7篇

教材分析:

“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总之,娃娃都惹人爱。

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你会看到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读读课文,你又会发现,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学生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

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8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一类字,认识12个二类字。

2、了解8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这8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研究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一类字,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

成语故事书,成语词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成语接龙

2、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关于它的'学问多着呢。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跟成语有关的故事?(学生汇报)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成语故事。(板书)

二、认读寓言故事5个。

激发兴趣:

1、 刻舟求剑

看图猜成语

找剑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哪个是他要找的剑。(剑与箭的区别)

2、 自相矛盾

为什么被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他回答不上来。

看图猜字。

认识矛与盾的字形演变

盾:上面像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体)。

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如何才能避免自相矛盾呢?

3、 掩耳盗铃

学习掩。看图可以知道掩就是遮盖的意思。扩词。

盗就是偷的意思。理解: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扩词

这个人可笑在哪里。 “自欺欺人”。

4、狐假虎威

你又什么好办法记住虎的字型?

(象形。金文字形像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讽刺的是哪一种人呢?

我们的祖先非常智慧,仅仅四个汉字就能概括表达的寓意,《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成语距今已经有2千年的历史了,成语高度凝炼,流传至今。

5、愚公移山

愚扩词,注意读音

这则故事赞扬了怎样的精神?

总结:这些成语不是真的,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寓言故事,是成语的一种。 你知道的这样的成语还有吗?板书(寓言故事)

二、认读历史成语。

1、完璧归赵

讲这个故事

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图片 怎样的玉)

(负荆请罪 )

总结:成语很多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成语?板书(幻灯片上出示补充的成语)

三、认读八字成语。

成语不光有四个字的,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还有什么?

我们继续来学习八个字的成语

1、 直接出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识记“鹬和蚌”字形 理解成语

(形声。从鸟,矞(yù)声。本义:水鸟鹬形声。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

从虫,丰声。本义:一种软体动物。有的能产珍珠)

(翁扩词)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第三者趁机得到了好处。

2、尝试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捕” 字音 字意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灾祸就在后面。)

四、补充神话传说和民间流传。

同学们还知道那些成语:

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

教师小结:成语,这语林中的奇葩,或源于古代寓言,或取自历史典故,或见神话传说、文章典籍,或出于百姓的口耳相传。在历史的长河里,在现时生活中经受岁月的考验,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五、复习巩固

1、看图猜成语

2、成语归类

有人物的成语:叶公好龙 塞翁失马 毛遂自荐

有反义词的成语:七上八下 颠倒黑白 颠来倒去 是非分明

有动物的成语:狐假虎威 马到成功 鸡鸣狗盗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3、成语接龙:

愚公移山—山穷水尽—尽人皆知—知书达理……

伯乐相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竹在胸……

掉以轻心—心之口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成语,也知道了成语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成语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多多的使用成语,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古代寓言 历史典故 神话故事

刻舟求剑 完璧归赵 女娲补天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19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

1.“看规律”,从教材情景图导入,充分观察,充分交流,充分评价。

2.“识规律”,感悟图形排列特征。

(1)排队游戏模仿规律,感受规律;

(2)前到后,后前移(例题,摆水果图);

(3)后到前,前后移(做一做);

3.“做规律”,用规律知识创造生活美。

4.“赏规律”,感受有规律图形的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小雯和小婧两位小朋友就用规律的知识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看!这就是小雯布置的房间。(电脑出示:小文的房间)

提问:谁发现了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

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婧看见小雯把房间布置地这么漂亮,他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电脑出示),我们一起到小婧做客?(好)你看!这就是小婧布置的墙面和地面,可是,这里有规律吗?(生反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 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师:墙面的图案有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规律,先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讨论一下。3分钟后,谁来说?

(1)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小组讨论)

(2)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

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

(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

(墙面的规律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2.找地面图案的规律。

师:墙面的图案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地面的图案呢?(出示课件)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了墙面和地面的规律,真棒!下面我们休息一会,来玩个游戏,用我们刚才学习的规律来玩一个排队游戏,怎么样?

游戏玩法:五个学生为一组,五个人轮流做组长,负责下指令,其他四人按要求排队。用ABCD代表四个组员,组长下指令:让B排第一,该怎样排,组员按指令行动。(请一组示范后其他小组在组内活动)

2.教学例1(第一关,摆一摆)。

过渡:为了让我们玩得开心,小婧为我们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有胆量挑战吗?(有!)

出示例1:

(1)请学生按规律,利用学具卡片摆出第四组图形。

(2)请学生说规律。

(3)如果让你接着摆出第五组,你会摆吗?试试看!

(4)在这五组中,你发现哪两组是相同的。(师:经过了几次变换,从第五组开始又重复了前面的排列,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叫做循环排列)

3.摆水果图。

过渡:好客的小婧很高兴大家来参观他的房子,所以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

可是,他只摆了三组,你能根据规律摆出第四组水果图吗?

刚才这两道题,做对的举手,哇,还真不少,顺利攻下第一关。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关。

4.画一画(第二关)。

填写书本115页例1并完成115页“做一做”

做一做: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第三关)

创作游戏:谁是小小设计师。

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当作小手帕),利用老师给的学具为小手帕设计美丽的花边或图案,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

(1)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

(3)互相欣赏作品。

五、欣赏有规律的图片(机动)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谁来说说。

(衣服的花纹,地板上的瓷砖,窗帘、斑马线、交通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我们一起看一看。课件显示: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规律,小数民族服饰上的规律等。

六、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20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生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写好生字兴趣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字卡词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背景图:一座高山上站着一个小精灵在向大家打招呼。)看,认识他吗?向他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小精灵正在邀请我们上山和他一起玩呢?我们这就出发吧!(教师贴出拦路的大力士)哎呀,大力士拦住了去路,他说,只有猜出他这儿的三个谜语,过了这三关,才让我们上山去,小朋友们,你们敢不敢试试?好,先来看看第一关的谜语是什么?

二、过三关

1 第一则谜语:

1)学生自由读读――指名读――学习生字――齐读

2)学生猜谜

3)说说你是怎么猜出谜底的?

4)教师小节猜谜窍门。

2 第二则谜语:

1)朗读谜语(多种形式读读)

2)教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什么东西是“绿的”?“红的”又是什么?

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怕水来攻”?

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凉风是在什么时候起的?

3)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用红绿粉笔写出“秋”字。

4)找出谜语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 第三则谜语:

1)复习“请,晴,情,清,精,睛”启发学生思考。

2)读读猜猜,交流体会。

3)识记生字。

4 顺利过了三关了,大力士说:“小朋友们真棒,上山吧!”让我们一齐欢呼我们的成功吧!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 出示全部生字、齐读——开火车读。

2 引导学生观察6个要写的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鼓励学生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21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的内容。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知道1分=60秒,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过程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及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一分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一分钟的感知。

教学准备:

学具袋、、秒表、篮球、跳绳。

教学过程:

(一)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师:同学们,我们放松一下唱首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师:刚才我们唱首歌曲用了一分钟,那一分钟还能干什么呢?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分钟能干什么。

板书:一分能干什么

(二)动一动 感受一分钟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钟面上的指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时针和分针,那钟面上还有一根指针很特别,他叫什么名字呢?有什么特点?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一秒到底有多长,ppt看大屏幕看两遍。

师:你可以用动作或声音来表示吗?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我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也通过这么多方法我们记住了一秒。

(三)数一数:感受1分=60秒

师:秒针如果走一圈,是多少秒呢? 生齐说:60秒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秒针走60个小格就是60秒,那么当秒针走一圈时,分针又走多远呢?

师:是啊!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ppt,那你觉得他们俩是什么关系?(板书1分=60秒)

我们知道1分=60秒,看来一分钟真的很短暂。

(四)活动体验 试一试

师:那大家来猜猜一分钟究竟能干什么呢?

师:老师位同学们准备了10钟不同的活动体验一分钟,现在我们体验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呢?能做多少

师:谁再来说一说,你都做了什么?

师:同桌互相说说你一分钟做了多少?

(五)说一说

师:太了不起了,一分钟做了这么多事请,看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做更多的事,实际上一分钟除了能做这些事以外,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能做很多的事,发生很多的事(PPT)。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

师:是啊,一分钟能做很多的事,也会发生但很多的事,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啊!

(六)估一估

师:刚才我们一直是在钟表的帮助下来认识一分钟。可是如果没有钟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呢?老师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小组合作,师到小组中参与合作)

师:都找到好办法了吗?哪个小组先把他们的好办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看来大家都找到好办法了,老师要看看你们的方法灵不灵。现在老师要播放音乐,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老师是不提醒的,听明白了吗?预备——开始!

(七)比一比

师:想必大家累了老师播放一分钟动画片,但是要闭上眼睛仅仅等待一分钟,等老师说好了,再睁开眼睛,能做到吗?

师:好了,同学们看得意犹未尽,那么你们觉得,等老师弄和看动画片同样是一分钟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样是一分,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短暂,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会觉得很漫长。

师:这节课上到这儿已经过了将近40个1分钟,这40个1分钟,你觉得是短暂的还是漫长的呢?为什么?

师:珍惜每1分钟有时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让我们共同来读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话来共勉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最后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22篇

教学内容:

二年级语文第21课《鸟路》。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学习课文,想象自己心中鸟路的样子。

4、在识字、朗读过程中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感。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配乐朗诵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一段音乐,说说喜欢歌曲里的动物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鸟的文章。

板书课题:鸟路。

二、初读课文:

1、想听老师读一读吗?(老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找出生字。)

2、这么美的课文你们想读吗?那咱们就来分组读课文,完成老师交给你们的任务:

(1)、找出自然段。

(2)、小组内齐读或组内轮流读课文。

(3)、认读生字,找出不懂意思的词语,小组内互相讨论。

4、检查小组初读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词。

傍晚、彩霞、彩虹、芙蓉、面包屑

(2)、说一说,都有那些鸟飞来吃面包屑了?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涵。

1、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请人评一评,说说他哪里读得好。

3、第三、四、五自然段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要指导读出惊讶、赞美的语气。注意“啊”、“瞧”的读法。

4、结合生活,“彩霞”与“芙蓉鸟”对比,突出文中的“变”字。

5、课间休息:师生一起玩“咬尾巴”的游戏。

比如:白鸽属于鸟类,乌鸦也属于鸟类……

6、全班齐读课文。

看板书,小结全文。

四、拓展。

1、你觉得还会有什么鸟飞来,他们会铺成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呢?

2、假如你也住在那片树林里,你会怎样和小鸟们相处呢?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23篇

学情分析: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玩、好动、好表现、好表扬等心理特点,同时对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同时,六年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参与意识,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大胆表达、勇于合作,展现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根据以上要求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运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介绍动物习性。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和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课的'设计中,我运用了“任务型”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表达、询问、解释、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同时注重英语中听、说、读、写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将在“任务型”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二)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元性评价]心理学家指出:学生在课堂上有获得表扬的需要,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性的。所以,在教学中我着眼于学生语言运用的培养,采用激励性评价、师生评价、生生互评等多元性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实现教学过程的化。

(三)教学手段

1、结合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猜谜语”、“听音排序”、“听音写词”、“动物习性的讨论”、 “学说小韵诗”、“写写喜爱的动物”等几项任务。

2、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Pleased to meet you!

Ss: Pleased to meet you, too!

T: Now relax yourself. Let’s listen to music.

(Play the song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Ss: (Listen, repeat and clap.)

T: This song sounds nice. There are lots of animals in the song. Yes?

Ss: Yes!

T: Do you like animals?

Ss: Yes!

T: Now I say, you guess which animals they are. Let’s have a match between four groups. OK?

Ss: OK!

T: Number

1. They’ve got long tails. They climb trees very fast. They like bananas. What are they?

S1: They are monkeys.T: You are very clever! Group 2 can get a flag.

T: Number

2. They are tall. They’ve got long necks. What are they?

S2: They are pandas.T: Fantastic! Group 3, a flag!

T: Who can say another animal?

二、Presentation

T: So many animals! I like pandas. But I don’t like snakes. (Write on board.) What about you?

S1: I like monkeys. But I don’t like tigers.

S2: I like bears. But I don’t like dogs.

T: Good. And do you know what do pandas love? (Write the title: Unit 2 Pandas love bamboo.)Ss: (Read the title together for twice.)

T: Today we’ll discuss some animals. Let’s see what they are.(Show the pictures of animals.)

Ss: (Read and spell the words together for twice.)

三、New contents

T: These animals are lovely. You can see them on your books. Now listen to the tape, order the pictures.

T: Now I’ll check the answers. Who can tell me?

S1: Number 1 is …T: Excellent! And what do they like? Let’s listen, then you should say and write down the sentences.

T: First, which animals?

Ss: Snakes.

T: Who can repeat the sentence?

S3: Snakes love the sun.

T: Great! (Write on the board.) Read together, please.

Ss: Snakes love the sun.

T: Next, which animals?

Ss: Elephants.

T: Who can repeat?

S4: Elephants like water.

T: Can you write on board?(The same process for the other animals.)

Ss: (Read the sentences together.)

T: (Correct the mistakes.)

T: Now I say numbers, you say the sentences.

T: Who can come here and point to the pictures for us?

S2: I can. …You are very good!

四、Practice

T: Can you remember now?

Ss: Yes!

T: OK. I say, you guess. They love the sun. What are they?

S5: They are snakes.T: Very good. Now work in pairs, practice part 2.

Ss: (Work in pairs to do the practice.)

T: Who want to show your dialogue?Ss: (Several groups act out.)

T: You did a good job! Now let’s learn another animal----owl.(Read and explain the word.)

T: I’ll ask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sentences.

Ss: (Study the chant, and then say with the rhyme.)

五、Enlargement

T: Today we’ve learnt lots of animals. But which do you like? Now talk in groups: What are your favorite animals? Why?

Ss: (Talk in groups.)

T: Stop! Now write down your ideas. You can write like this: My favorite animals are …Because… T: Who want to read your sentences?

S1: …

S2: …

T: You are very lovely. We love animals, because they are our good friends. Let’s read loudly!

Ss: We love animals, because they are our good friends.

T: Again! Louder!

Ss: We love animals, because they are our good friends!

T: Well done, children! You should remember this sentence.Class is over. Goodbye, children!

Ss: Goodbye, teacher!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第24篇

教学目标:

⒈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⒊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⒈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识字,规范书写8个字。

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方法:

感悟朗读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

前置学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语句读通顺流畅。

2、画出课后生字,将字音读准,

3、读课文,标明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读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积累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都一定很喜欢娃娃吧?你们自己有玩具娃娃吗?有什么娃娃?(结合学生的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演示:娃娃有很多种,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今天,咱们要认识一个新娃娃:(板书风娃娃,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⒈检查生字词

⑴课件出示生字、生词卡片

抽查 连续 呼吸 纤夫 流汗 表示 无影无踪

行驶 风筝 伤心 口号 极小 责怪 断断续续

⑵小组合作,上台汇报

⒋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找同学读开火车每人一个自然段。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触摸、感悟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娃娃?

通过预习想想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他为什么要做?

A、指名回答:(板:吹大风车 吹起船帆 吹翻风筝 吹跑衣服 吹断小树)

B、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引入第一段的朗读

事情有好有坏,你能给风娃娃做的事分一下类么?(板书:好、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2到3段是写好事,5到7段写他做的坏事。

(三)分块研读,感悟明理

⒈研读做好事的板块

⑴指读第二段,思考: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投影片1: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②学学风娃娃的样子做“吸”和“吹”的动作

(通过评价读出风娃娃、深深吸和使劲吹的样子)

③田里的秧苗喝足了水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呢?

过渡:干涸的秧苗因为有了风娃娃的帮助痛痛快快的喝足了水而不住点头,风娃娃也因为帮助了别人而获得了快乐:他高兴极了。

④你能换个词语说说现在风娃娃的心情么?你喜欢风娃娃么?让我们带着喜欢和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一段。

⑵学习第三段

①找个同伴和你一起读第三段,思考: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指名回答:吹起了船帆,帮助船行驶

②谁在拉船?找到纤夫拉船的句子指读

投影:他们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的很慢。(从中体会拉纤的艰难)

③风娃娃怎么做的?你能用读的方式展现出来么?

投影仪出示句子: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

④纤夫们会怎么感谢风娃娃呢?想象一下,相机出示课文插图幻灯片

⑤听了纤夫的话,风娃娃高兴么?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的喜悦,齐读这段。

过渡: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他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的想法对么?

⒈研读做坏事的板块:

⑴请男女生合作读5到7段,思考:风娃娃都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⑵如果你是放风筝的孩子、你是晒衣服的人、你是新栽的小树,现在你会对风娃娃说什么?

过渡:听了人们的责怪,风娃娃也很伤心,让我们一齐去体会一下他现在的心情好吗?

⑶指读最后一段,你能告诉风娃娃答案吗?结合前面风娃娃做事时的句子,你觉得风娃娃在做事的时候有什么问题么?(不懂脑筋,不观察,好心办了坏事……)

师小结:原来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是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四)总结拓展

⒈假如你是风娃娃,你以后会怎么做呢?

总结:相信风娃娃听了大家的劝告以后,一定会改掉自己的缺点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娃娃的。

⒉你能说说在生活中你对风的了解么?

是啊,风作为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它,但相信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的逐步发达,它会把更多的喜悦带给人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回忆:风娃娃都做了哪些事情?

分小组朗读课文。(全班参入)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⒈回忆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吸、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重点指导右边“及”字的写法,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作重点示范。

⑴观察字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⑵示范写。

⑶学生描写、仿写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写,然后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⑷学生练写。

⑸集体订正,讲评。

三、随堂练习,巩固生字

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并且学习了生字的写法,希望同学们掌握好。

五、拓展

你知道风娃娃还做了哪些事?哪些是好的,哪些事是坏的?

[板书设计]:

风娃娃

吹动大风车 秧苗点头

好事 吹起船帆 纤夫感谢 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

吹翻风筝 孩子伤心 是不行的,还要看

坏事 吹跑衣服 人们责怪 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吹断小树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汇总2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